陳建華,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浮選理論與藥劑分子設計,其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在國内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10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多項、國際發明專利11項,SCI他引3000多次。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當選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Top2%科學家,獲得“廣西青年五四獎章”。陳建華教授積極承擔行業任務,熱心行業活動,發起并成立了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礦冶過程計算與模拟仿真專業委員會并擔任副主任委員,擔任礦冶過程界面化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礦業聯合會選礦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選礦分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釩資源清潔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選礦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陳建華教授始終緻力于礦業工程這一“冷門”但又是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學科,在學術上深挖苦練,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在礦業工程技術中,浮選是處理低品位複雜資源最有效技術,全球浮選每年處理物料達到100億噸。然而傳統浮選理論缺乏對礦物結構的描述,無法實現浮選藥劑的精準靶向設計。陳建華教授在國際上率先将量子理論用于傳統礦物加工領域,開辟了基于礦物結構的浮選研究新方向,建立了礦物浮選固體物理和晶格缺陷理論。開創性地将配位化學擴展到礦物浮選體系,建立礦物浮選配位化學原創性理論,突破了浮選理論近百年未能描述藥劑-礦物相互作用的瓶頸,解決了藥劑與礦物作用長期未能統一描述的重大理論難題。
基于礦物結構浮選理論,陳建華教授開發出黃銅礦小分子環保抑制劑,在全球首次實現了無硫化鈉的銅钼生産,解決了雲南香格裡拉高原自然保護區超大型銅钼礦分離的生态難題。開發出硫鐵礦清潔抑制劑,實現了對選礦百年劇毒氰 化鈉的替代,解決了我國著名的丹池成礦帶千億元資源的清潔生産技術瓶頸。目前新型環保抑制劑正在我國大型礦山和全球大型銅钼礦推廣應用。
根據捕收劑與礦物表面作用理論,陳建華教授及團隊采用界面化學組裝和物理組裝技術強化了礦物表面疏水性,開發出銅鉛銻礦等戰略資源浮選高效捕收劑,浮選指标超過國外最先進産品,生産成本下降30%,解決了企業對進口昂貴捕收劑的依賴問題。目前基于界面分子組裝的浮選新技術正在向俄羅斯、秘魯、巴西、印尼等國際大型銅鉛鋅礦和金礦推廣。
陳建華教授2020年出版的專著——《硫化礦物電子結構與表面:密度泛函理論及在浮選中的應用(英文版)》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于2020在愛思維爾同步出版并榮獲“第二十屆輸出版優秀圖書獎”,2022年版權輸出俄羅斯。近日,俄羅斯科學院院士S. V. Krivovichev在俄羅斯礦業專業期刊《有色金屬》和《礦山》上公開評價并推薦了本書:“該專著對礦物原料加工過程基礎的原子和分子機制的描述十分形象,且邏輯嚴謹連貫,可以推薦該專著作為‘礦物加工’領域大學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訓進修時的教學參考書。”S. V. Krivovichev院士還對該書對礦物加工領域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代表了礦物加工物理化學領域和量子化學領域研究方法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俄羅斯礦業專業期刊《有色金屬》和《礦山》
在陳建華教授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則是他是一名教師,他一直認為,年輕人才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從教24年,一直堅持在本科教學的一線上,并且一直保持着極大的熱情,獲得過“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稱号;他堅持立德樹人,嚴謹紮實教書育人,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分散在全國各地發揮着自己的價值;他還非常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為他們提供平台和條件,助力他們的成長。作為一名中國共産黨黨員,他牢記着自己的身份,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赤誠報國的使命激勵着他砥砺前行,他經常說教學科研的意義就是為黨和國家、為社會、為全人類的進步做出一點點的努力,一直努力踐行着這一使命。
編輯|張 波
審核|吳達慧
主編|沈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