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鄒炳鎖教授團隊在藍光發射金屬鹵化物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Mixed B-site driven [InBr4]- tetrahedral efficient blue emission”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區,IF=15.1)上。我校為論文唯一通訊單位,碩士研究生李同洲為論文第一作者,鄒炳鎖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廣西八桂學者和廣西科技基地與人才專項的支持。
In作為一種潛力巨大的藍光發射元素,其在金屬鹵化物中主要以[InX6]3-八面體和[InX4]-四面體的形式存在。相比于[InX6]3-八面體,[InX4]-四面體結構的剛性更強,這有利于Stokes shift的減小。但遺憾的是以往的報道全都是關于[InX6]3-八面體,尚未有對[InX4]-四面體研究的報道。該工作首次實現了[InBr4]-四面體的高效藍光發射。在372nm紫外光激發下,(PPh3H)4[PbBr5][InBr4]可以實現高效的藍光發射,光緻發光量子産率為74.03%,發射中心為463nm。小的Stokes shift來源于剛性的有機框架和[InBr4]-四面體,高效的藍光發射來源于零維[InBr4]-四面體的自陷态激子(STE)。這項工作為高效藍光發射金屬鹵化物的研究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
論文作者:Tongzhou Li, Tao Huang, Qilin Wei, Wenchao Lin, Xiaoyan Lu, Xiaodong Shen, Shichao Zhou, Weizheng Liang, Bingsuo Zou (通訊作者)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6872。
編輯|劉娜
審核|鄒炳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