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怡,女,環境工程182班學生。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作為交換生在華南理工大學學習,在華南理工大學學習期間,曾擔任華南理工大學校級求是志願者協會秘書部部長、2018級環境工程中文班組織委員。在校期間,曾連續三年獲得校級優秀學生等榮譽稱号。
範文琦,女,環境工程181班學生。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作為交換生在華南理工大學學習,在華南理工大學學習期間,曾擔任華南理工大學Fresh環保協會宣傳部部長、2018級環境工程班生活委員。在校期間,曾連續三年獲得校級優秀學生,連續兩年獲得太阳成集团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學生優秀獎,同時還獲得2021年度國家獎學金。
在校期間,二人在科研競賽方面,共同獲得2021年第七屆移動互聯創新大賽廣西賽區金獎、決賽高校本科組二等獎、“互聯網”項目廣西賽區銀獎等獎項。

有希望之處定有磨煉——劉欣怡

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還依舊熱愛它——範文琦
高山流水,始于初見
大一新生,大多懵懂且鮮活,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裡,心中多少都有些忐忑和迷茫。而正是在充滿着諸多可能的大一,劉欣怡和範文琦的人生軌迹逐漸開始有了重疊和交集。“我到現在還記得我倆初見的畫面。”劉欣怡有些感慨地回憶道,“那是個中午,我一個人在教室裡學習,一擡頭就看見了文琦,她當時來教室參加學院的會議。”兩道目光交彙後,範文琦主動跟劉欣怡打了招呼,還送了她一個旺旺仙貝。兩人的友誼很快便建立了起來。在後來的大學時光裡,她們不僅憑借着優異的成績一起去到華南理工大學學習,而且還在科研項目上一起組隊合作,相互鼓勵、共同進步,努力變得更加優秀。

劉欣怡和範文琦合照
長風破浪,共達高峰
劉欣怡和範文琦在大二大三時都參加了太阳成集团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在華南理工大學學習期間,她們組隊參加了廣東省創新項目“改性粘土耦合高級氧化技術去除養殖水體藍藻技術研究”和SRP項目。兩人順利完成項目的經驗是,盡快收集好資料、咨詢前輩相關問題,然後分析方案并進行實操,最後着手實驗。當談及學習經驗時,劉欣怡說:“隻有堅持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複習這三個大步驟,才能學好一門課;同時,要重視課外的鍛煉,比如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從而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範文琦補充道:“當遇到問題時,要及時與老師溝通或者和同學讨論。就我而言,當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時,我一般會去和欣怡讨論。”大學四年,劉欣怡和範文琦攜手共進,在最終的年級專業成績排名裡,範文琦和劉欣怡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名。

劉欣怡、範文琦一起學習的照片
潛移默化,同道相益
當被問到對方對自己産生的影響時,範文琦笑着說:“大學四年,她對我影響很大,我覺得我們倆在一起就會産生1+1>2 的效果,一起做事會事半功倍。當學業壓力大的時候,我們會相互鼓勵。所以,我真的非常慶幸和感謝在大學遇到這樣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劉欣怡補充道:“我們都認為對方很靠譜。每當老師要求做課堂展示,如果我們被分到同一組的話,彼此都會有一種‘你辦事,我放心’的感覺。在相識的這四年裡,我們因為對方而變得更加成熟,也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陽關三疊,更待重逢
目前,範文琦已成功保研至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欣怡已成功保研至武漢大學,兩人即将奔赴不同的城市開啟各自的研究生生活。雖然十分不舍彼此,但她們會帶着以往的美好回憶踏上未來的求學之旅。畢業對她倆來說并不代表分别,而是換一種方式陪伴彼此,她們許下了一個約定:在研究生開學前,一定要去對方的家鄉遊玩。二人十分感恩母校給予她們交換到華南理工大學學習的機會,在那兩年,她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友誼愈發深厚。同時,她們衷心地祝願母校蓬勃發展,再創輝煌!
編輯 | 高俊婷
審核 | 田 春
主編 | 吳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