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天津理工大學何佳研究員莅臨我院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電池信息學》的學術報告。報告由我院劉熙俊教授主持,材料物理與化學系師生參與了此次活動。
報告會上,何佳研究員圍繞新能源電力系統轉型及氫能利用的背景,深入探讨了電池信息學在推動新能源領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随着新能源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電池作為其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性能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對于整個系統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電池信息學作為一種新興的研究領域,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方法,能夠實現對電池材料、性能及故障診斷等方面的精準分析,為電池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何佳研究員作報告
在催化信息學、電極信息學和電池信息學三大方面,何佳研究員彙報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包括電催化劑的人工智能篩選及制備、超薄一體化膜電極的跨尺度人工智能設計,以及數據-模型混合驅動的電池故障診斷/延壽調控數字孿生系統等。這些工作為電催化劑設計和電池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全新視角和重要依據。
報告會上,何佳研究員還與現場師生進行了熱烈的互動讨論。針對為何選擇金屬合金氣凝膠催化劑信息庫的問題,他詳細解釋了當前實驗數據的充分性和建立其他類型數據庫所面臨的挑戰。
此次學術活動不僅拓寬了師生的學術視野,激發了科研熱情,也為我院學科發展和合作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學院将繼續舉辦此類高水平學術活動,為師生搭建更多學習交流的平台。
報告人簡介:
何佳,天津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員。2010年本科畢業于南開大學化學學院,2015年獲得南開大學分析化學博士學位,師從邵學廣/蔡文生教授。2015年起在天津理工大學工作。入選天津市高校青年後備人才培養計劃、天津理工大學英才教授培養計劃。研究領域為利用催化信息學、電極信息學和電池信息學對燃料電池膜電極、電解池膜電極及金屬電池等能源轉換器件進行全生命周期智能設計制造。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天河”青索基金、喀什大學新疆特色藥食用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科研項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CS Catalysis、Small、 Small Method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30餘篇。
編輯|劉娜 周大淇
審核|王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