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千玉副研究員莅臨我院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高能量高安全固态電解質》的學術報告。報告由何娟霞老師主持,吸引了學院衆多師生積極參與。
報告會上,張千玉副研究員以锂離子電池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切入點,強調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他指出,固态電池作為集電解液與隔膜功能于一體的特殊材料,是實現電池本征安全的有效手段,其發展對于綠色能源及國防軍工等戰略方向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固态電池仍面臨充電樁數量少、快充較難和成本高等諸多現實難題。面對這些挑戰,張千玉副研究員及其團隊通過創新的結構設計和界面優化,緻力于提高固态電解質的電導率和離子遷移率,以實現高能量、高安全的固态電池性能。

張千玉副研究員作報告
張千玉副研究員詳細介紹了課題組在有機-無機複合類固态電解質、無機電解質-電解液準固态電解質、一體化固态電解質策略等重大前沿難題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設計了具有良好界面兼容性及兼具較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多孔蛋殼結構的微球準固态電解質,實現了一體化固态電解質的獨特設計策略。
最後,與會師生圍繞固态電解質界面相容性與離子電導率之間的關系、固态和液态電解質在锂離子電池中的區别、傳統保護性外殼對锂離子電池安全可靠性等前沿議題進行了踴躍讨論,張老師均逐一解答師生們提出的問題,并分享研究心得。


報告會現場
此次學術報告不僅為師生們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學術交流機會,也進一步激發了師生們對固态電解質和固态電池交叉領域研究的濃厚興趣,對推動我院能源材料的安全與性能交叉融合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審一校:何娟霞、劉娜
二審二校:王欣鵬
三審三校:沈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