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7日晚上,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汪大洋教授到我院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表面親水性的分子機制溯源》的學術報告。報告由鄒炳鎖院長主持,沈大強書記、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及化學化工學院師生參與了此次活動。

學術報告會現場
報告主要介紹表面親水性的分子水平起源的相關研究工作,聚焦于在帶電高分子表面宏觀潤濕行為及其微觀化學性質建立完整自洽的關聯,從而在分子水平實現對表面親水性精确的解釋、預測和設計。
汪教授的團隊主要研究聚電解質多層膜帶電高分子模型表面,借助表面光譜技術,特别是和頻共振光譜和 x 射線光電子能譜, 首次引入表面極性基團的最鄰近非極性基團效應,并借此在分子水平準确解釋和預測了表面重構及其對表面親水性的影響;根據表面浸潤分子動力學模拟,建立了全新的準确的自清潔表面的評價标準,借此首次實現對不同陰離子水合能力的差異準确、選擇性實驗測量;基于在分子水平對表面親水性的深入理解,成功地設計出一系列簡單、通用、經濟高效、納微尺度平滑的自清潔高分子塗層,可以輕松地将常規金屬或高分子轉換為高效的油水分離過濾膜, 并且便于大規模工業應用。

汪大洋教授

報告會交流現場(圖左一 汪大洋教授、圖中 鄒炳鎖院長)
報告結束後,汪教授同與會師生開展了相關問題探讨,主要是材料表面親水性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大家的提問,汪教授耐心地作出了詳細解答。本次報告内容形象豐富、氛圍融洽,對我院師生的學習及相關科研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啟發和借鑒作用。
編輯|張 波
審核|陳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