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共青團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2020年廣西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報》,我院環工182班張永浩同學榮獲2020年廣西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個人,環工182班張永浩、譚展龍、雷傑如同學的《關于劉家溝村精準扶貧的調查研究》報告榮獲2020年廣西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他們利用2020年暑期對山東省日照市劉家溝村當地的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結合實際情況與學所知識,撰寫出了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為當地扶貧工作出謀獻策。
小編邀請了幾位獲獎同學,為大家分享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的經曆與收獲。
Q:是什麼讓你們打算開展這一次精準扶貧調研活動的?
A:雷傑如:2020年是我們國家扶貧工作的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同時共青團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也号召廣西大中專學生利用暑期時間下鄉調研,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我覺得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來到田間地頭,調研扶貧工作,發揮自身所學知識,助力打赢脫貧攻堅戰,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
張永浩:我的家鄉就在山東省日照市,對家鄉的扶貧工作一直有着很深刻的感受,我親眼見證了鄉親們慢慢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生活,特别是劉家溝村,因此我也決定回到家鄉,把這裡發生的脫貧故事記錄下來,也為當地扶貧工作出謀策,為家鄉扶貧盡一些綿薄之力。
Q:你們是怎麼準備這次扶貧調研的?
A:張永浩:團隊中隻有我一個人是住在山東的,隊員基本在廣西,來這邊并不方便,因此團隊内的很多工作都需要線上開展,包括整理資料,讨論任務進度,發放問卷,分析數據等。我主要負責線下的實地調查,對劉家溝村第一書記進行采訪,跟随扶貧人員走家入戶,切身感受扶貧工作。同時,我的隊員也通過線上連線的方式參與了實地調查。
譚展龍:我們了解到劉家溝村的扶貧工作人員很難抽出時間和我們交談,所以我們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先是在網上搜索資料,包括新聞報道,官方數據等,找出我們需要迫切了解到的情況,設置采訪問題,以及現場信息的記錄等等。我們能夠實地調查的時間隻有三天,必須要在這三天時間内盡可能地多了解劉家溝村的各項情況并能夠做出一份完成的分析報告,還是比較有難度的。
張永浩(右1)與劉家溝村第一書記交談
Q:你們在調研過程中遇到過什麼難題嗎?又是如何解決的?
A:張永浩:調研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在進行前期的扶貧調查過程中如何才能了解到該村的具體情況。于是我們決定在調查初期,線上連線與該村第一書記取得聯系,同時對該村具體情況進行走訪調查,并結合村民的講述,以及同村幹部的溝通,對劉家溝村的情況有了更多了解。為了方便與該村第一書記進行交流,我們對于現行的國家脫貧政策進行研究,準備充足後,我們在辦公室與該村第一書記進行了具體的線上訪談。
Q:這次調研活動你們有什麼收獲?
A:雷傑如:通過這次調研活動,加深了我對國家扶貧工作的理解。之前我都是從書本或者網絡上了解到精準扶貧,真正的基層扶貧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這麼簡單,很多時候基層的扶貧工作者們都要前往邊遠的貧困地區進行長期指導,所以扶貧真的是一場戰争,國家動員力量向貧窮宣戰,絕不是我們理解的僅給與貧困地區經濟支持而已。
張永浩:我認為這次最重要的收獲是可以切身感受“精準扶貧”這一政策的内涵。在扶貧工作第一線,第一書記們要想真正做到精準扶貧,就必須堅持扶真貧、真扶貧,不斷拓展内涵和層次,實現從全面到精準實質性轉變。聯系到課堂上的學習,要做到“精準”二字,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确定好扶持的對象;其次,需要堅定目标不動搖,時刻盯緊建設小康社會的每一步,尋找脫貧攻堅還存在的漏洞;最後,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措施精準,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緊緊抓住關鍵點,“一村一策”、“一戶一法”,針對實際扶貧情況,以适合的方式,精準高效地達到扶貧脫貧的目的。
Q:對于獲獎,你們想說點什麼?對其他有同樣想法的同學有怎樣的建議?
A:雷傑如:其實,我們當時在做調研的時候也沒有想過能獲獎。在假期也經常會有實踐活動,比如說這次的寒假實踐活動和挑戰杯,有想法就可以積極參與,這也是對自己綜合能力的一種提升。
譚展龍:我認為,大學生不僅僅需要在大學課堂中學習專業知識,還需要走上社會,尤其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體驗課本之外真實的生活圖景,對于大學生成長來說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張永浩:聽到獲獎的消息,我們又驚又喜,驚的是我們的調研報告并沒有華麗的辭藻,遞交申報書的時候也很忐忑,獲獎更像是“意外之喜”;喜的是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調研的結果獲得了肯定。我想給出的建議是:如果有同學想要參加類似于調研報告的比賽我認為首要的一點是,一定要在開始調研前做好準備,并且對被調查對象進行充分的了解;其次,不要好高骛遠,對于自己調查的個體範圍盡量具體到某一個區域,避免因為沒有具體内容,造成調研報告空洞無力;最後,對于每一個比賽都要打起精神,即便因為參賽人數很多而心生膽怯,也要努力去嘗試。
感謝獲獎同學們給我們分享體會。學院一直大力倡導青年學子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服務中開拓視野、鍛煉能力,向基層學習、向群衆學習,更好地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希望同學們在專業學習之外能夠積極投身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以青春力量為國家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孟 磊 呂佳霖
責編|譚展龍 徐莉琳
審核|陳卉娟
主編|吳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