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環境工程專業培養計劃
一、培養目标
基于學校的“立足廣西、服務全國、輻射東盟、面向世界”人才培養總目标,本專業遵循專業基礎厚實、工程訓練紮實、思想作風樸實的人才培養定位,培養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需要,具備厚實的環境工程專業基礎理論和良好的分析解決實際環境問題能力,具有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能力、國際化視野和系統整體思維的領軍型、創新型、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畢業生應能夠在環境管理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節能環保工程公司、環境檢測與技術咨詢公司、科研院所等單位工作,五年後能夠成為其所在單位業務部門的骨幹精英和中堅力量。
本專業的培養目标可分解為以下4個方面:
一是具備良好的政治和道德素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理念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分析、評價、控制工程項目對社會、安全、環境、生态系統以及人群健康的影響,并自覺承擔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二是能夠融會貫通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工程原理、環境工程專業知識,具備系統解決行業(領域)中複雜生态與環境保護以及污染防治的設計、開發、現場指導工程施工、環保設施的運行調試和運維管理等綜合能力;具備理、工、文多學科交叉背景與視野。
三是圍繞水、大氣、固廢等環境污染治理和礦山、石漠化、近岸海域等生态環境修複關鍵熱點問題,能夠掌握和運用現代工具,科學設計試驗方案和掌握實驗方法,擁有發現和分析環境問題、協同研究與開發環境污染治理及修複前沿技術的能力。
四是具有國際化視野和系統整體思維,能與國内外同行、專業的客戶和公衆有效溝通,能夠通過終身自主學習适應職業發展,積極主動适應國内外形勢不斷變化并在團隊工作和交流中擔任骨幹或領導角色。
二、畢業要求及培養标準
(一)畢業要求
本專業的畢業要求嚴格參照中國工程教育認證中所列的12項基本要求設置。學生通過四年的本科專業學習,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達到以下畢業要求:
1、工程知識:掌握環境工程專業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綜合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通過數學建模求解等方法以解決複雜環境工程問題。
1.1:掌握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等數學知識,具備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1.2:掌握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具備應用自然科學知識解決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
1.3:掌握工程基礎知識,深入了解環境領域相關的工程原理,具備運用相關知識和數學建模求解等方法解決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
1.4:掌握環境工程專業知識,能夠深入了解污染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具備應用專業知識解決水、氣、固、土壤污染控制及修複等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和專業知識,對環境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識别、拆解和表達,具備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并得到有效的結論和解決的思路。
2.1:能夠理解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綜合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分析和拆解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關鍵環節和控制步驟;
2.2:能夠通過文獻查閱和研究,準确描述和表達複雜環境工程問題;
2.3:能夠應用環境工程相關基本原理和知識,借助文獻研究,綜合分析複雜環境工程問題,并得出有效的結論和解決的思路。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綜合運用環境工程專業理論和技術手段,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統、設施單元或工藝流程并繪制圖紙,能夠在設計中體現創新意識,并能夠綜合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政策、文化以及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3.1:針對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确定合理的設計目标,設計開發滿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統、設施單元、工藝流程或全過程、多維度的解決方案;
3.2:能夠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統、設施單元或工藝流程,在設計中體現創新意識,并能對環保設施設備進行合理地選型、準确地設計計算和規範地圖紙繪制;
3.3: 能夠在解決方案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到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政策、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設計合理可行的實驗方案,開展實驗以獲得有效的數據,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4.1:能夠針對複雜環境工程問題比較和選擇合理的實驗研究方案;
4.2:能夠獨立設計實驗研究方案,正确操作實驗裝置,安全開展工程相關的實驗研究工作;
4.3:能夠正确采集、整理實驗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模拟,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環境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夠掌握針對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技術: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并開發相關領域的前沿方法與技術,以解決複雜環境工程問題,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環境工程專業信息資源,利用計算機技術等對複雜的環境工程問題進行評估、預測和模拟,對解決方案進行空間制圖,并理解和分析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環境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環境工程實踐和複雜環境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6.1:能夠熟悉環境工程的相關背景知識,包括技術标準體系、知識産權、産業政策和法律法規,理解工程實踐中應承擔的責任;
6.2:針對環境工程實踐和複雜環境工程問題,能夠結合不同社會環境、技術背景及相關工藝流程,評價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環境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7.1:理解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内涵,了解國家生态環保領域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7.2:能夠針對複雜環境問題進行全生命周期分析,站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評價專業工程實踐的可持續性。
8、職業規範: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8.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了解中國國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利益;
8.2:理解環境工程倫理的核心理念,了解環境工程師的職業性質和責任,在工程實踐中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具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具備理、工、文多學科交叉背景與視野,能夠在學科内及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9.1:具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9.2:具備理、工、文多學科交叉背景與視野,能夠在學科内及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進行交流和合作,并能夠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複雜環境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0.1:能夠就複雜的環境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以口頭:文稿:圖表等方式準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回應質疑;
10.2: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了解專業領域的國際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能夠就環境工程專業問題,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基本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環境工程項目管理知識和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1.1:能夠理解并掌握環境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解其重要性;
11.2:能夠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工程管理基本原理和經濟決策主要方法,進行環境工程項目管理與技術經濟分析或項目可行性研究。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創新創業精神以及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12.1:能夠認識不斷探索和學習的必要性,對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有正确的認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識的能力和途徑;
12.2:具有創新創業精神以及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三、培養特色
(一)培養特色
環境工程專業将卓越工程師作為培養目标,立足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具備環境污染控制、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工程設計、科學研究與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寬廣視野的工程技術人才。結合國際和我國環境學科發展方向和人才需求趨勢,依據國家給出的培養規範及環境科學與工程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不斷完善環境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學課程體系。
以實踐教學和科研促進教學為辦學特色提升專業建設層次。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辦學目标,注重實踐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通過實踐基地建設、開放實驗和課外科技活動等手段,在學生綜合素質、實踐動手能力和對社會工作的适應能力培養上形成了特色培養模式。
(二)特色課程
1、雙語課程
開設四門雙語課程:
(1)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雙語)(Research 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清潔生産與可持續發展(Cleaner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環境生态學(雙語)(Environmental Ecology)
(4)固廢熱化學處理(雙語)(Thermal- chemical Treatment of Solid Waste)。
2、校内外合授課程
根據廣西環境現狀及環保産業發展情況,結合學校的卓越工程師建設規劃,選取經營管理規範、技術水平先進、社會影響大、環保貢獻突出、合作密切的企業對環境工程專業學生進行聯合培養。
企業培養主要在學校、院系與相關企業聯合建立的企業培養基地進行,主要包括實習和設計兩大實踐環節,采用集中講解、現場指導和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等方式進行。
3、創新創業課
大學生創新實踐創業項目,由學生自主組合科研團隊,自主聯系指導教師,申請國家、自治區、學校和學院級大學生創新實踐課題,在課餘時間完成,學院負責提供必要的實驗條件。主要考核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與表達能力。
四、學制、畢業基本要求及學位授予
1.本專業基本學制4年,按照學分制管理,最長修業年限6年。
2.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畢業最低學分數為170學分,其中各類别課程及環節要求學分數如下表。
課程 類别 |
通識必修 |
通識選修 |
學門核心 |
學類核心 |
專業核心 |
專業選修 |
集中實踐必修 |
集中實踐選修 |
合計 |
學分數 |
33 |
8 |
23.5 |
38.5 |
10 |
21 |
36 |
0 |
170 |
3.學生修滿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選修課及有關環節,達到該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數,并修完規定必須修讀但不記學分的所有課程和環節,德、智、體、勞合格,即可畢業。滿足學位授予相關文件要求的,授予環境工程學士學位(工學)。
4.其他選課說明:
⑴通識類課程
通識類課程41學分,其中必修通識類核心課33學分,選修通識課至少8學分。
其中的通識選修課,五大模塊中模塊1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模塊、模塊2領軍人才素質教育模塊至少應各修1門課程,模塊3中國、東盟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模塊、模塊4海洋知識與可持續發展模塊、模塊5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發展模塊可任選課程組合,且人文藝術類是所有學生的必選科目,選修學分不少于4學分;純網絡課程修讀不超過總修讀課程的50%;《創新創業實踐》為每生必修。
⑵ 專業選修課程
專業選修課分布在第3、4、5、6學期中,學生至少選擇21個學分,其中,限制選修5門,共10學分;雙語課程限制選修課至少1門(至少完成2個學分),對有志于将來從事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的學生,建議選擇2門課程;非限定選修課(自由選修課)至少獲得9個學分,并且總的選修課學分不少于21學分。
學生可在本科階段選修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一年級課程(選修課中帶“研”的課程),所選課程可認定替換通識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學分,選課前需報教務處、研究生處備案,認定、替換方案由教務處審批。
(3)實驗課程
課内開設實驗的課程有電子電工學;實驗獨立設課的有大學物理實驗、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環境工程專業基礎實驗和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總計10個學分。實驗分别安排在第1、2、3、4、5學期和第7學期。結合有關課程,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實踐訓練。實驗由各學門學類核心課程專業教師團隊和環境系在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聲環境和生态環境等領域有研究專長的教師團隊指導。
(4)集中實踐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安全教育與軍事訓練、創新創業實踐、金工實習、專業實習、課程設計、導師課程和畢業設計(論文)等。
金工實習:通過在學校的實踐活動,了解機械加工基本知識,獲得機械的感性認識。
專業實習:包括第4學期的認知實習、第7學期的生産實習和第8學期的畢業實習。認知實習采取集中式參觀的方式進行,初步了解本專業性質和特點,時間為1周;生産實習要求根據實習大綱與專業課程設計結合,集中到企事業單位進行蹲點實習,了解生産實際情況,并動手操作,實習結束時,提交實習報告,由帶隊教師進行考核,時間為4周;畢業實習結合畢業論文進行,結合所選設計(論文)題目,進行針對性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完成後,提交實習報告,由指導教師進行考核,時間為4周。
專業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安排在第7學期。由指導教師負責确定設計的題目,學生自主選定題目。題目是必須圍繞本專業方向的設計類型課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行設計、制作完成,時間為6周。綜合課程設計包括廢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三門課程設計,學生選題必須有相關課程做支撐。
導師課程:第5個學期,開始實施專業教師指導本科生的導師指導環節,學生參與指導教師科研活動,導師指導學生查閱文獻,熟悉教師科研方向,并對學生的科技寫作或工程制圖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在第7學期末完成一篇綜述,計1個學分。
畢業設計(論文):由教師确定畢業設計題目,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最遲從第8學期開始進入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基于學生撰寫的綜述内容确定任務書,确定設計(論文)寫作大綱。畢業設計(論文)應結合畢業實習進行,在完成畢業實習的基礎上,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設計(論文)工作于第8學期5月底完成,6月上旬參加由學院、系組織的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時間為12周。
創新創業實踐:要求按太阳成集团創新創業實踐學分實施辦法執行,創新實踐學分要求不少于4學分;大學生創新實踐創業項目,由學生自主組合科研團隊,自主聯系指導教師,申請國家、自治區、學校和學院級大學生創新實踐課題,在課餘時間完成,學院負責提供必要的實驗條件。
(5)專業主幹課程前置課程要求
學類核心課程中的環境工程原理和環境監測是環境工程專業較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在修讀這兩門課程前,先修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等學門核心課程和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微生物學等學類核心課程及相應課程實驗。
專業核心課程中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置與利用、土壤污染控制與修複等為環境工程專業的主幹課程,要求學生在修讀這些課程前,先修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等學門核心課程和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監測、微生物學、專業基礎實驗、電子電工學、工程制圖等學類核心課程及相應課程實驗。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分布
(一)畢業要求實現矩陣
将畢業要求細分為指标點,依據指标點合理設置相關課程和實踐環節,制定畢業要求實現矩陣,保證課程體系全部支撐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 |
一級标準 |
指标點 |
二級指标 |
支撐課程 |
|
|
畢業要求1:工程知識 |
掌握環境工程專業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綜合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通過數學建模求解等方法以解決複雜環境工程問題。 |
1.1 |
掌握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等數學知識,具備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
高等數學A(上) |
|
|
高等數學A(下) |
|
|
線性代數 |
|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理) |
|
|
1.2 |
掌握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具備應用自然科學知識解決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 |
大學物理I(上) |
|
|
大學物理I(下) |
|
|
無機化學(三) |
|
|
分析化學(二) |
|
|
有機化學(二) |
|
|
物理化學(三) |
|
|
微生物學(二) |
|
|
1.3 |
掌握工程基礎知識,深入了解環境領域相關的工程原理,具備運用相關知識和數學建模求解等方法解決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 |
工程力學(二) |
|
|
電工電子學 |
|
|
環境工程土建基礎 |
|
|
環境工程原理 |
|
|
工程制圖 |
|
|
水力學 |
|
|
1.4 |
掌握環境工程專業知識,能夠深入了解污染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具備應用專業知識解決水、氣、固、土壤污染控制及修複等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
|
排水管道工程 |
|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
|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 |
|
|
土壤污染控制與修複 |
|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
|
畢業要求2:問題分析 |
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和專業知識,對環境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識别、拆解和表達,具備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并得到有效的結論和解決的思路。 |
2.1 |
能夠理解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綜合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分析和拆解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關鍵環節和控制步驟 |
環境監測 |
|
|
環境工程原理 |
|
|
2.2 |
能夠通過文獻查閱和研究,準确描述和表達複雜環境工程問題 |
文獻檢索 |
|
|
畢業設計(論文) |
|
|
綜合課程設計 |
|
|
導師制課程 |
|
|
2.3 |
能夠應用環境工程相關基本原理和知識,借助文獻研究,綜合分析複雜環境工程問題,并得出有效的結論和解決的思路 |
畢業設計(論文) |
|
|
綜合課程設計 |
|
|
畢業要求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 |
能綜合運用環境工程專業理論和技術手段,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統、設施單元或工藝流程并繪制圖紙,能夠在設計中體現創新意識,并能夠綜合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政策、文化以及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
3.1 |
針對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确定合理的設計目标,設計開發滿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統、設施單元、工藝流程或全過程、多維度的解決方案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
|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 |
|
|
土壤污染控制與修複 |
|
|
排水管道工程 |
|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
|
3.2 |
能夠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統、設施單元或工藝流程,在設計中體現創新意識,并能對環保設施設備進行合理地選型、準确地設計計算和規範地圖紙繪制 |
環境工程制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 |
|
|
環保設備設計與應用 |
|
|
綜合課程設計 |
|
|
3.3 |
能夠在解決方案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到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政策、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
環境影響評價 |
|
|
綜合課程設計 |
|
|
形式與政策 |
|
|
畢業要求4:研究 |
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設計合理可行的實驗方案,開展實驗以獲得有效的數據,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
4.1 |
能夠針對複雜環境工程問題比較和選擇合理的實驗研究方案 |
環境監測 |
|
|
4.2 |
能夠獨立設計實驗研究方案,正确操作實驗裝置,安全開展工程相關的實驗研究工作 |
環境工程基礎實驗 |
|
|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 |
|
|
大學物理實驗 |
|
|
無機化學實驗(三) |
|
|
分析化學實驗(二) |
|
|
有機化學實驗 (二) |
|
|
物理化學實驗(三) |
|
|
4.3 |
能夠正确采集、整理實驗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模拟,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
環境工程基礎實驗 |
|
|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 |
|
|
畢業要求5:使用現代工具 |
能夠針對複雜環境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
5.1 |
能夠掌握針對複雜環境工程問題的技術、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并開發相關領域的前沿方法與技術,以解決複雜環境工程問題,并理解其局限性 |
環境工程原理 |
|
|
環保設備設計與應用 |
|
|
5.2 |
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環境工程專業信息資源,利用計算機技術等對複雜的環境工程問題進行評估、預測和模拟,對解決方案進行空間制圖,并理解和分析局限性 |
大學計算機基礎B(程序設計) |
|
|
環境工程制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 |
|
|
環境影響評價 |
|
|
畢業實習 |
|
|
畢業要求6:工程與社會 |
能夠基于環境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環境工程實踐和複雜環境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
6.1 |
能夠熟悉環境工程的相關背景知識,包括技術标準體系、知識産權、産業政策和法律法規,理解工程實踐中應承擔的責任 |
認知實習 |
|
|
生産實習 |
|
|
畢業實習 |
|
|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雙語) |
|
|
環境規劃與管理 |
|
|
6.2 |
針對環境工程實踐和複雜環境工程問題,能夠結合不同社會環境、技術背景及相關工藝流程,評價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 |
綜合課程設計 |
|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
|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 |
|
|
土壤污染控制與修複 |
|
|
排水管道工程 |
|
|
畢業要求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
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環境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
7.1 |
理解環境保護、清潔生産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内涵,了解國家生态環保領域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
環境影響評價 |
|
|
資源環境法學 |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
|
7.2 |
能夠針對複雜環境問題進行全生命周期分析,站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評價專業工程實踐的可持續性 |
環境影響評價 |
|
|
環境監測 |
|
|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雙語) |
|
|
畢業要求8:職業規範 |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
8.1 |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了解中國國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利益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
|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 |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
|
形勢與政策 |
|
|
安全教育與軍事訓練 |
|
|
8.2 |
理解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了解環境工程師的職業性質和責任,在工程實踐中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
心理素質與生涯發展 |
|
|
環境規劃與管理 |
|
|
環境學導論 |
|
|
畢業實習 |
|
|
畢業要求9:個人和團隊 |
具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具備理、工、文多學科交叉背景與視野,能夠在學科内及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
9.1 |
具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
勞動 |
|
|
體育(1-4) |
|
|
安全教育與軍事訓練 |
|
|
9.2 |
具備理、工、文多學科交叉背景與視野,能夠在學科内及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進行交流和合作,并能夠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
導師制課程 |
|
|
畢業實習 |
|
|
生産實習 |
|
|
金工實習(三) |
|
|
環境學導論 |
|
|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雙語) |
|
|
畢業要求10:溝通 |
能夠就複雜環境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
10.1 |
能夠就複雜的環境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以口頭、文稿、圖表等方式準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回應質疑 |
畢業設計(論文) |
|
|
邏輯與批判性思維 |
|
|
普通話測試 |
|
|
中文寫作實訓 |
|
|
生産實習 |
|
|
畢業實習 |
|
|
10.2 |
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了解專業領域的國際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能夠就環境工程專業問題,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基本溝通和交流 |
大學英語1-4 |
|
|
|
|
|
|
|
|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 (雙語) |
|
|
畢業要求11:項目管理 |
理解并掌握環境工程項目管理知識和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
11.1 |
能夠理解并掌握環境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解其重要性。 |
環境工程項目管理 |
|
|
11.2 |
能夠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工程管理基本原理和經濟決策主要方法,進行環境工程項目管理與技術經濟分析或項目可行性研究。 |
環境規劃與管理 |
|
|
環境工程項目管理 |
|
|
畢業要求12:終身學習 |
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創新創業精神以及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
12.1 |
能夠認識不斷探索和學習的必要性,對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有正确的認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識的能力和途徑 |
形勢與政策 |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
|
心理素質與生涯發展 |
|
|
12.2 |
具有創新創業精神以及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
導師制課程 |
|
|
創新創業實踐 |
|
|
畢業設計(論文) |
|
|
(二)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标的支撐關系
培養目标 畢業要求 |
培養目标1 |
培養目标2 |
培養目标3 |
培養目标4 |
畢業要求1 |
|
√ |
√ |
|
畢業要求2 |
|
√ |
√ |
|
畢業要求3 |
|
√ |
√ |
|
畢業要求4 |
|
|
√ |
|
畢業要求5 |
|
√ |
√ |
|
畢業要求6 |
√ |
√ |
|
|
畢業要求7 |
√ |
|
|
|
畢業要求8 |
√ |
|
|
|
畢業要求9 |
|
√ |
√ |
√ |
畢業要求10 |
|
|
√ |
√ |
畢業要求11 |
|
√ |
|
|
畢業要求12 |
|
|
|
√ |
(三)課程設置明細表
太阳成集团對課程體系傳統分類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學門核心課程、學類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限定選修、非限定選修)、集中實踐,工程教育認證對課程體系的分類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以下課程體系首先按照太阳成集团傳統分類進行彙總,再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分類進行彙總。
(1)通識教育課程(共41學分,其中必修33學分+選修8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工程教育認證分類 |
1160122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3 |
必修 |
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 |
1160120 |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 |
2 |
必修 |
1160141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必修 |
1161052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4 |
必修 |
116011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必修 |
1160155 |
形勢與政策 |
2 |
必修 |
|
心理素質與生涯發展 |
2 |
必修 |
1410011~4 |
體育(一)(二)(三)(四) |
4 |
必修 |
|
五有領軍人才特色通識選修 |
8 |
選修 |
1252501 |
大學英語(一) |
2 |
必修 |
1252502 |
大學英語(二) |
2 |
必修 |
1252503 |
大學英語(三)或通用學術英語(一) |
2 |
必修 |
1252504 |
大學英語(四)或通用學術英語(二) |
2 |
必修 |
1070022 |
大學計算機基礎B(程序設計) |
3 |
必修 |
工程基礎類課程 |
(2)學門核心課程(23.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工程教育認證分類 |
1110011 |
高等數學I(上) |
5 |
必修 |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 |
|
高等數學I(下) |
5 |
必修 |
1110045 |
線性代數 |
2.5 |
必修 |
1110064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理) |
3 |
必修 |
1120083 |
大學物理I(上) |
4 |
必修 |
|
大學物理I(下) |
2 |
必修 |
|
大學物理實驗 |
2 |
必修 |
(3)學類核心課程(38.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工程教育認證分類 |
|
無機化學(三) |
3 |
必修 |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 |
|
分析化學(二) |
2.5 |
必修 |
|
物理化學(三) |
3.5 |
必修 |
|
有機化學(二) |
3 |
必修 |
|
有機化學實驗(二) |
1 |
必修 |
|
無機化學實驗(三) |
0.5 |
必修 |
|
分析化學實驗(二) |
1 |
必修 |
|
物理化學實驗(三) |
1 |
必修 |
1021825 |
電工電子學 |
4 |
必修 |
工程基礎類課程 |
|
工程制圖(近機類) |
3.5 |
必修 |
|
工程力學(二) |
3 |
必修 |
|
環境工程土建基礎 |
1 |
必修 |
|
微生物學(二) |
3 |
必修 |
專業基礎類課程 |
1080021 |
環境學導論 |
2 |
必修 |
|
環境工程原理 |
3 |
必修 |
|
環境監測 |
2 |
必修 |
|
專業基礎實驗 |
1.5 |
必修 |
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 |
(4)專業核心課程(10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工程教育認證分類 |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2.5 |
必修 |
專業類課程 |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2.5 |
必修 |
|
固體廢物處置與利用 |
2.5 |
必修 |
|
土壤污染控制與修複 |
2.5 |
必修 |
(5)專業選修課程(21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1089085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2 |
限定選修 |
1089046 |
環境規劃與管理 |
2 |
限定選修 |
|
環境工程制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 |
2 |
限定選修 |
|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 |
2 |
限定選修 |
|
環境影響評價 |
2 |
限定選修 |
|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雙語) |
2 |
限定選修 |
1080071 |
排水管道工程 |
2 |
限定選修 |
|
環保設備設計與應用 |
2 |
限定選修 |
1080121 |
環境工程項目管理 |
2 |
限定選修 |
|
資源與環境法學 |
1 |
限定選修 |
|
清潔生産與可持續發展(雙語) |
2 |
選修 |
|
環境生态學(雙語) |
2 |
選修 |
|
固廢熱化學處理(雙語) |
2 |
選修 |
1080152 |
水泵與泵站 |
2 |
選修 |
|
室内空氣污染檢測與防治 |
1 |
選修 |
1089081 |
污染氣象學 |
1 |
選修 |
|
環境土壤學 |
2 |
選修 |
1089071 |
環境地學 |
2 |
選修 |
|
生态保護與修複 |
2 |
選修 |
|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與處置 |
1 |
選修 |
|
廣西典型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案例 |
2 |
選修 |
1080111 |
環境材料 |
2 |
選修 |
|
環境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原理 |
2 |
選修 |
1089073 |
環境信息系統 |
2 |
選修 |
1080241 |
環境遙感 |
2 |
選修 |
|
文獻檢索 |
1 |
選修 |
1080225 |
環境應急管理 |
2 |
選修 |
1080252 |
生态設計 |
2 |
選修 |
|
環境影響評價實例 |
2 |
選修 |
1080226 |
水力學 |
2 |
選修 |
|
水文地質學 |
2 |
選修 |
|
環境經濟學 |
2 |
選修 |
|
儀器分析 |
1 |
選修 |
|
環境流體力學(研) |
2 |
選修 |
|
高等環境微生物學(研) |
2 |
選修 |
|
資源循環科學(研) |
2 |
選修 |
|
高等生化反應工程(研) |
2 |
選修 |
|
環境管理與規劃原理(研) |
2 |
選修 |
|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Ⅰ)——地表水環境治理與生态修複(研) |
2 |
選修 |
|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Ⅱ)——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研) |
2 |
選修 |
|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Ⅲ)——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理論與技術(研) |
2 |
選修 |
|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Ⅳ)——廢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研) |
2 |
選修 |
|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V)——污染場地修複技術(研) |
2 |
選修 |
|
環境信息處理技術(研) |
2 |
選修 |
|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進展(研) |
2 |
選修 |
|
實驗數據與分析(研) |
2 |
選修 |
(6)集中實踐(36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工程教育認證分類 |
|
安全教育與軍事訓練 |
0 |
必修 |
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 |
|
普通話測試 |
0 |
必修 |
|
勞動 |
0.5 |
必修 |
|
邏輯與批判性思維訓練 |
1 |
必修 |
|
中文寫作實訓 |
0.5 |
必修 |
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 |
|
畢業實習 |
4 |
必修 |
|
畢業設計(論文) |
12 |
必修 |
|
創新創業實踐 |
4 |
必修 |
|
金工實習(三) |
2 |
必修 |
|
生産實習 |
4 |
必修 |
1089013 |
認知實習 |
1 |
必修 |
|
綜合課程設計 |
6 |
必修 |
|
導師制課程 |
1 |
必修 |
六、輔修專業課程計劃表
(一)學門、學類核心課程(8.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工程教育認證分類 專業基礎類課程 |
|
環境學導論 |
2 |
必修 |
|
環境工程原理 |
3 |
必修 |
|
專業基礎實驗 |
1.5 |
必修 |
|
環境監測 |
2 |
必修 |
(二)專業課程(22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工程教育認證分類 |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2.5 |
必修 |
專業類課程 |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2.5 |
必修 |
|
固體廢物處置與利用 |
2.5 |
必修 |
|
土壤污染控制與修複 |
2.5 |
必修 |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2 |
必修 |
限定性選修 17 |
|
環境規劃與管理 |
2 |
必修 |
|
環境工程制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 |
2 |
必修 |
|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 |
2 |
必修 |
|
環境影響評價 |
2 |
必修 |
|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雙語) |
2 |
必修 |
(三)集中實踐(28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工程教育認證分類 |
|
生産實習 |
4 |
必修 |
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 |
|
認知實習 |
1 |
必修 |
|
綜合課程設計 |
6 |
必修 |
|
導師課程 |
1 |
必修 |
|
畢業實習 |
4 |
必修 |
|
畢業設計(論文) |
12 |
必修 |
七、課程責任教師一覽表(若幹名)
序号 |
姓名 |
職稱 |
學曆學位 |
專業特長 |
課程(專業核心、專業選修、通識選修) |
1 |
馮慶革 |
教授 |
博士 |
環境工程 |
物理學污染控制 |
2 |
魏群 |
教授 |
博士 |
環境工程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3 |
張超蘭 |
教授 |
博士 |
環境工程 |
環境監測 |
4 |
王東波 |
副教授 |
博士 |
環境工程 |
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 |
5 |
劉海燕 |
副教授 |
碩士 |
環境工程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6 |
孫翔 |
副教授 |
博士 |
環境工程 |
環境影響評價 |
7 |
唐豔葵 |
教授 |
博士 |
環境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 |
8 |
王維生 |
教授 |
博士 |
環境工程 |
土壤污染控制與修複 |
八、專業責任教授(1名)
序号 |
姓名 |
職稱 |
學曆學位 |
專業特長 |
承擔授課課程 |
1 |
劉海燕 |
副教授 |
碩士 |
環境工程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審核系主任:
教學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