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依托材料學科與機械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以材料構成(結構、成分)為基礎、以成型技術為手段、以材料為加工對象、以過程控制為質量保證措施、以實現産品制造為目的,培養能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具備良好的科學及工程素質、系統的材料科學、機械工程等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在機械、模具、鑄造、 焊接、 計算機模拟等材料成型加工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應用開發、工藝及設備設計、生産及經營管理等工作。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法治意識和國際視野的領軍型、創新型、複合型高素質人才。
二、培養标準及要求
根據我校的辦學定位和指導思想,結合本專業的特點,本專業的培養标準,分為知識、能力和素質等三方面:
A、知識架構,學習與掌握的工程科學技術知識與技能。
A1人文科學知識;
A2基礎科學知識;
A3專業技術知識;
A4管理知識;
A5跨文化、國際化知識。
B、能力要求,掌握适當理論和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方法,參與生産運作系統的設計或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B1具有信息獲取和職業發展的學習能力
B2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B3批判性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B4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與人合作溝通能力
B5對文藝作品的初步審美、評判能力
B6外語應用能力
B7終身學習能力
B8組織管理能力
B9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B10分析寫作能力
C、素質要求,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體現對職業、社會、環境的責任。
C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學發展觀
C2良好的職業道德、法律意識及社會責任感
C3勤懇樸誠、腳踏實地、追求卓越
C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及對多元文化包容心态、寬闊的國際視野
C5勤于思考善于鑽研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決問題
三、培養特色
(一)培養特色
本專業屬機械類專業,是材料學科、機械學科交叉融合的寬口徑專業。本專業學生畢業要求掌握以下六項核心能力:
1. 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的能力;
2. 具有鑄造相關的基礎理論及工藝設計方面的能力;
3. 具有模具相關的基礎理論及工藝設計方面的能力;
4. 具有焊接相關的基礎理論及工藝設計方面的能力;
5. 具有塑性成形相關的基礎理論及工藝設計方面的能力;
6. 具有計算機仿真相關的基礎理論及工藝設計方面的能力。
(二)特色課程
(導師課、研究型課程、讨論課程、全英文課程、雙語課程、校内外合授課程、創新創業課等)。
(1)導師課、研究性課程:模具三維輔助設計及制造綜合訓練、現代模具設計方法綜合訓練
(2)全英文課程:能源環境與材料導論(Introduction for Energy、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s)
(3)雙語課程:新型工程材料(New type Engineering Materials)、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導論(Introduction for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Controlling Engineering)
(4)讨論課程、校内外合授課程:塑料成形系統過程綜合訓練、鑄造工程基礎綜合訓練
(5)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實踐
四、學制、畢業基本要求及學位授予
1.本專業基本學制四年,按照學分制管理,最長修業年限六年;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畢業最低學分數為170學分,其中各類别課程及環節要求學分數如下表
3.學生修滿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選修課及有關環節,達到該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數,并修完規定必須修讀但不記學分的所有課程和環節,德、智、體、勞合格,即可畢業。滿足學位授予相關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4.其他選課說明:
(1)結合學校“五有領軍人才”培養目标和學校整體定位,通識選修課程體系由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兩大類五大模塊組成,分别是: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模塊、領軍人才素質教育模塊、中國東盟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模塊、海洋知識與可持續發展模塊、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發展模塊,讓學生涉獵不同的學科領域,拓寬知識基礎,養成基本的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提高倫理道德的價值判斷能力、人際溝通與表達能力。累計應修學分不少于8學分,其中五大模塊中模塊1、2至少應各修1門課程,其餘3模塊可任選課程組合,且人文藝術類是所有學生的必選科目,理工農科類學生不少于4學分;純網絡課程修讀不超過總修讀課程的50%。
通識選修課體系表
課程模塊 |
課程性質 |
學分 |
課程設置說明 |
創新創業基礎知識 |
校選人文 |
2 |
旨在提高學生創新精神的創新創業類相關課程 |
領軍人才素質教育 |
校選人文/ 自然 |
1-2 |
以提高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為目的開設的新生研讨課、高峰體驗課、學科前沿課、科技創新類課程 |
中國、東盟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 |
校選人文 |
1-2 |
旨在拓寬國際視野、促進文化傳承與交流的中國、東盟國家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類課程 |
海洋知識與可持續發展 |
校選自然 |
1-2 |
為增強“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海洋、科技、經貿文化、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知識的課程 |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發展 |
校選人文/ 自然 |
1-2 |
促進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與适應現代化發展所需相關知識的課程 |
(2)學生畢業前需通過體育測試、普通話測試。(詳見《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标準〉的通知》教體藝[2014]4号、《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普通話要求普通高校學生為三級甲等以上。
(3)創新創業實踐:按“太阳成集团創新創業實踐學分實施辦法(2017年修訂)”執行,要求不少于4學分;
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 |
課程性質 |
學分 |
課程設置說明 |
通識教育課程 |
必修 |
2 |
創新創業基本素質課程:心理素質與生涯發展 |
選修 |
2 |
《創業基礎》創新創業基本素質課程:教師開設,以及網絡創新創業課程,限定修讀。 |
集中實踐 |
必修 |
4 |
各類創新創業相關的培訓、講座、大創項目、競賽、社會實踐及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
選修 |
2 |
創新思維與實踐 |
(4)研究生課程選修說明
學生可在本科階段選修本學科碩士研究生一年級課程,按研究生教學計劃安排跟聽。所選課程可認定替換通識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學分。選課前需報教務處、研究生處備案。認定、替換方案由教務處審批。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分布
(一)通識教育課程(共33學分,其中必修33學分+選修8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1160122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3 |
|
1160120 |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 |
2 |
|
1160141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
1161052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4 |
|
116011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
1160152 |
形勢與政策 |
2 |
分四期學 |
|
心理素質與生涯發展 |
2 |
|
1070022 |
大學計算機基礎A |
3 |
|
1252501 |
大學英語(一) |
2 |
|
1252502 |
大學英語(二) |
2 |
|
1252503 |
大學英語(三)或通用學術英語(一) |
2 |
|
1252504 |
大學英語(四)或通用學術英語(二) |
2 |
|
1410011 |
體育(一)(二)(三)(四) |
4 |
|
|
五有領軍人才特色通識選修 |
8 |
|
(二)學門核心課程(23.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高等數學I(上) |
5 |
|
1110038 |
高等數學I(下) |
5 |
|
1110042 |
線性代數 |
2.5 |
|
1110064 |
概率論論與數理統計(理) |
3 |
|
1120083 |
大學物理I(上) |
4 |
|
1120021 |
大學物理I(下) |
4 |
|
1120031 |
大學物理實驗 |
2 |
|
(三)學類核心課程(33.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普通化學 |
2 |
|
|
物理化學(三) |
3.5 |
|
|
物理化學實驗(三) |
1 |
|
1021825 |
電工電子學 |
4 |
|
1019069 |
工程制圖(近機類) |
3.5 |
|
1069012 |
工程力學(一) |
4 |
學科必修課 |
|
機械設計基礎(材料) |
3.5 |
|
|
資源環境與材料導論 |
1.5 |
|
1390024 |
現代工程繪圖 |
2 |
|
1090032 |
金屬工藝學 |
2 |
|
|
材料科學基礎(一) |
3 |
|
|
材料科學基礎(二) |
2 |
|
|
材料科學基礎實驗(一) |
1 |
|
|
材料科學基礎實驗(二) |
0.5 |
|
(四)專業核心課程(9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材料加工傳輸原理 |
2 |
專業必修 |
1099034 |
材料成型原理 |
2.5 |
專業必修 |
|
金屬塑性成型工藝及模具 |
2.5 |
專業必修 |
|
模具材料及熱處理 |
2 |
專業必修 |
(五)專業選修課程(21.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1099031 |
鑄造工程基礎(限選) |
2 |
|
1099027 |
焊接工程基礎(限選) |
2 |
|
|
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 |
2.5 |
|
|
材料分析與測試* |
2 |
|
|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限選) |
2.5 |
|
1099021 |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限選) |
2 |
|
|
機械制圖(二)(限選) |
3 |
|
|
制圖輔導(二) |
0 |
|
1099042 |
模具制造工藝學 |
2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導論(雙語) |
1.5 |
|
1090261 |
快速成型技術 |
2 |
|
1090701 |
焊接結構制造技術與裝備 |
2 |
|
1099032 |
材料成型計算機模拟 |
2 |
|
|
能源環境與材料導論(全英) |
2 |
|
1090781 |
擠壓工藝及模具 |
2 |
|
1090019 |
材料科學研究方法 |
2 |
|
1090501 |
鋁及鋁合金 |
2 |
|
1090271 |
壓鑄工藝及模具設計 |
2 |
|
1090721 |
鑄造合金及其熔煉 |
2 |
|
1099038 |
新型工程材料(雙語) |
2 |
|
|
材料成型過程控制 |
2 |
|
|
新能源材料(研究生) |
2 |
|
|
學科前沿講座(研究生) |
2 |
|
|
有限元法(研究生) |
2 |
|
|
實驗建模(研究生) |
2 |
|
|
摩擦磨損原理(研究生) |
2 |
|
(六)集中實踐(共41.5學分,其中必修35.5學分+選修6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
安全教育與軍事訓練 |
0 |
|
|
普通話測試 |
0 |
|
1000013 |
勞動 |
0.5 |
|
|
文獻檢索 |
1 |
|
|
中文寫作實訓 |
0.5 |
|
|
邏輯與批判性思維訓練 |
1 |
|
|
創新創業實踐 |
4 |
|
|
金工實習(二) |
3 |
|
1069004 |
認識實習 |
1 |
|
1099013 |
生産實習 |
2 |
|
1069002 |
畢業實習 |
3 |
|
1090086 |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材料) |
2 |
|
1090088 |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 |
2 |
|
|
專業課程設計 |
2 |
|
|
畢業設計(論文) |
12 |
|
|
專業課程綜合實踐 |
1 |
|
|
塑料模具系統工程綜合訓練 |
1.5 |
|
|
鑄造工程基礎綜合訓練(限選) |
1.5 |
|
|
現代模具設計方法綜合訓練 |
1.5 |
|
|
模具三維輔助設計及制造綜合訓練 |
1.5 |
|
|
專業寫作訓練 |
2 |
|
|
材料工程設計 |
2 |
|
|
創新思維與實踐 |
2 |
|
六、輔修專業課程計劃表
七、課程責任教師一覽表(若幹名)

八、專業責任教授(1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