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标
本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适應我國戰略性新興的新材料産業和廣西有色金屬、鋼鐵、汽車、機械、水泥、陶瓷等千億元産業發展需要,具備良好素質和科學知識基礎,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得到材料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在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冶金及相關材料領域從事生産運行、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等工作的生産、管理一線的現代工程師。
二、培養标準及要求
在知識架構、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達到如下要求:
A.知識架構
具備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學技術知識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
A1數學和相關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包括高等數學、工程數學(概率論、積分變換、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工程化學等基礎知識。
A2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包括工程力學,如: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學、計算機編程和數值計算技術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側重于解決本專業實際工程問題。
A3工程設計:掌握工程制圖标準和各種機械工程圖樣表示方法。掌握機械原理與設計、工程材料應用,熟悉材料加工工藝。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種類、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進方法。能夠針對零部件要求合理選材。
A4人文社會和其它學科知識: 具備一定的工程經濟、管理、社會學、情報交流、法律、環境等人文與社會學的知識。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可運用其進行技術相關的溝通和交流。
A5掌握紮實的工程基礎知識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基本技能,了解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
(1)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基礎知識和原理;
(2)材料加工工程原理與技術;
(3)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相關的物理化學性能檢測、試驗與質量管理;
(4)計算機及其在冶金、材料加工中的應用技術。
B.能力要求
B1具有終身學習意識,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和新技術、新知識,持續提高自己的能力。
B2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B3具有初步的外語應用能力,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競争與合作能力。
B4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産品開發與産品創新的初步能力。
C.素質要求
具有良好的政治、人文、身體、科學和工程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
C1政治素質: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鬥的志向和責任感;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熱愛勞動、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和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C2人文素質:
(1)具有科學的世界觀、正确的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勇于挑戰、不怕挫折;
(4)注重生态文明,具有強烈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感。
C3身體素質:
(1)利用大學美好時光,掌握正确的體育運動的一般知識和基本方法,從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提高身體素質,将來保家衛國;
(2)崇尚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每天鍛煉,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合格标準;
C4科學素質:
(1)具有循序漸進、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學習态度:
(2)具有科學理性的思維;
(3)尊重科學,追求真理,不斷學習。
C5工程素質:
(1)具有敏捷的工程技能、正确的判斷和善于發現問題;
(2)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的融會貫通;
(3)把構思變為現實的實踐創新能力;
(4)具有綜合運用資源,保護生态環境,實現工程建設活動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達到預期目的。
三、培養特色
(一)培養特色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以“五有領軍型”人才培養為核心,即:有社會責任感、有創新精神、有實踐能力、有法治意識、有國際視野的領軍型人才。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四種能力”。專業與廣西優勢資源、支柱産業、優勢産業緊密結合,在學類建設中形成以材料研究開發為重點,以材料加工為龍頭,以新材料新技術為主線,注重工程實踐和技術創新等特色。
(二)特色課程
(導師課、研究型課程、讨論課程、全英文課程、雙語課程、校内外合授課程、創新創業課等)。
Ⅰ、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導師課:金相試樣制備技能訓練、科研能力提升訓練、科技作品與展示、開發新設備訓練。
研究性課程:科研能力提升訓練、科技作品與展示、開發新設備訓練。
讨論課程:專業綜合訓練。
全英文課程:Everyday Materials。
雙語課程: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能源環境與材料導論。
校内外合授課程:材料工程師見習訓練。
創新創業課程:互聯網+創新創業訓練、科技作品與展示、開發新設備訓練、創業法律入門。
Ⅱ、金屬材料方向:
導師課程:此類課程不入培養計劃表。專業分流之後,将班級學生分配給各位導師,由導師指導其後續的學習、創新實驗、創業訓練,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也由改導師指導。
研究型課程:現代材料研究方法(研)、材料制備技術(研)。
讨論課程:鋁及鋁合金。
全英文課程:科技英語基礎,專業英語,能源環境與材料導論課程。
創新創業課程(雙語):新材料——創新與創業(雙語)。
在線課程:材料分析與測試實驗。
模塊化的設計性、綜合性實訓課程:金屬熔鑄與熱處理綜合實訓,金屬材料微觀結構表征實訓,金屬材料性能表征實訓,熱處理設備與熱處理車間設計綜合訓練,金屬材料工程師CDIO綜合訓練。
Ⅲ、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研究性課程:無機材料合成技術(研),材料結構與性能(研)。
讨論課程: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進展,建築工程概論。
綜合性實訓課程:粉體工程技能訓練、無機非金屬材料合成與性能測試綜合實驗。
雙語課程:材料科學導論,能源環境與材料導論。
創新創業課程:材料企業管理。
Ⅳ、材料化學工程方向:
雙語課程:能源環境與材料導論
綜合實驗課程:材料化學工程實驗I、材料化學工程實驗II
四、學制、畢業基本要求及學位授予
1.本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本學制4年,按照學分制管理,最長修業年限6年;
2.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畢業最低學分數為170學分,其中各類别課程及環節要求學分數表1所示:
表1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分數表
3.學生修滿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選修課及有關環節,達到該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數,并修完規定必須修讀但不記學分的所有課程和環節,德、智、體、勞合格,即可畢業。滿足學位授予相關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4. 通識選修課
結合學校“五有領軍人才”培養目标和學校整體定位,“通識選修課程體系”(如表2所示)由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兩大類五大模塊組成,分别是: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模塊、領軍人才素質教育模塊、中國東盟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模塊、海洋知識與可持續發展模塊、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發展模塊,讓學生涉獵不同的學科領域,拓寬知識基礎,養成基本的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提高倫理道德的價值判斷能力、人際溝通與表達能力。累計應修學分不少于8學分,其中五大模塊中模塊1、2至少應各修1門課程,其餘3模塊可任選課程組合,且人文藝術類是所有學生的必選科目,理工農科類學生不少于4學分;自然科學類為文科(哲、經、法、文、管)類學生必選科目,每個學生不少于4學分。純網絡課程修讀不超過總修讀課程的50%。
表2通識選修課體系
模塊序号 |
課程模塊 |
課程性質 |
學分 |
課程設置說明 |
1 |
創新創業基礎知識 |
校選人文 |
2 |
旨在提高學生創新精神的創新創業類相關課程 |
2 |
領軍人才素質教育 |
校選人文/自然 |
1-2 |
以提高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為目的開設的新生研讨課、高峰體驗課、學科前沿課、科技創新類課程 |
3 |
中國、東盟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 |
校選人文 |
1-2 |
旨在拓寬國際視野、促進文化傳承與交流的中國、東盟國家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類課程 |
4 |
海洋知識與可持續發展 |
校選自然 |
1-2 |
為增強“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海洋、科技、經貿文化、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知識的課程 |
5 |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發展 |
校選人文/自然 |
1-2 |
促進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與适應現代化發展所需相關知識的課程 |
5.專業核心課
專業核心課是學生必須修學的課程,每個學生必須完成修課。
6.專業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中帶*号的課程為該方向的必選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選擇其他選修課。要求專業選修課選修不得少于規定學分(詳見“五、課程設置及學分分布”)。
7. 實踐環節與各類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活動要求的說明
每個學生必須完成必修的實踐性環節,如安全教育與軍事訓練、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要求集中實踐必修與選修學分不得少于規定學分(詳見“五、課程設置及學分分布”)學分。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如表3所示:
表3 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 |
方向 |
課程性質 |
學分 |
課程設置說明 |
通識教育課程 |
必修 |
2 |
創新創業基本素質課程:心理素質與生涯發展 |
選修 |
2 |
《創業基礎》創新創業基本素質課程:教師開設,以及網絡創新創業課程,限定修讀。 |
專業課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選修 |
4 |
選修“專業選修課程”中的《創業法律入門》(2分)與“集中實踐選修課程”中的課程(2分) |
金屬材料方向 |
選修 |
1 |
選修專業選修課程,《新材料-創新與創業》限定修讀,雙語教學,将材料的創新與創業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對金屬材料創新研究的興趣,激發創業動力。 |
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
選修 |
2 |
專業選修課程,《材料企業管理》,将材料工程與企業管理相結合,培養材料企業的管理人才,使學生在就業或創業上更具競争性。 |
材料化學工程方向 |
選修 |
1 |
專業選修課程,《新材料——創新與創業》 |
集中實踐 |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
必修 |
4 |
各類創新創業相關的培訓、講座、大創項目、競賽、社會實踐及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
金屬材料方向 |
必修 |
4 |
各類創新創業相關的培訓、講座、大創項目、競賽、社會實踐及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綜合類實訓課程,包括金屬熔鑄與熱處理綜合實訓,金屬材料微觀結構表征實訓,金屬材料力學性能表征實訓,金屬材料物理性能表征實訓,金屬材料工程師CDIO綜合訓練等。 |
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
必修 |
4 |
各類創新創業相關的培訓、講座、大創項目、競賽、社會實踐及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
材料化學工程方向 |
必修 |
4 |
各類創新創業相關的培訓、講座、大創項目、競賽、社會實踐及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要求按太阳成集团創新實踐學分實施辦法執行可獲得的2學分與從集中實踐選修課程中選修的2學分。 |
8.研究生課程選修說明
學生可在本科階段選修本學科碩士研究生一年級課程,按研究生教學計劃安排跟聽。所選課程可認定替換通識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學分。選課前需報教務處、研究生處備案。認定、替換方案由教務處審批。
9.其他選課說明:
學生畢業前需通過體育測試、普通話測試。(詳見《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标準〉的通知》教體藝[2014]4号、《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普通話要求普通高校學生為三級甲等以上)。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分布
(一)通識教育課程(共41學分,其中必修33學分+選修8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1160122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3 |
|
1160120 |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 |
2 |
|
1160141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
1161052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4 |
|
116011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
1160151 |
形勢與政策 |
2 |
|
|
心理素質與生涯發展 |
2 |
|
1079026 |
大學計算機基礎 |
3 |
|
1250011 |
大學英語(一) |
2 |
|
1250021 |
大學英語(二) |
2 |
|
1250031 |
大學英語(三)或通用學術英語(一) |
2 |
|
1250041 |
大學英語(四)或通用學術英語(二) |
2 |
|
1410011 |
體育(一)(二)(三)(四) |
4 |
|
|
五有領軍人才特色通識選修 |
8 |
|
(二)學門核心課程(23.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1110011 |
高等數學A(上) |
5 |
|
1110038 |
高等數學A(下) |
5 |
|
1110042 |
線性代數 |
2.5 |
|
1110064 |
概率論論與數理統計(理) |
3 |
|
1120083 |
大學物理Ⅰ(上) |
4 |
|
|
大學物理Ⅰ(下) |
2 |
|
1120031 |
大學物理實驗 |
2 |
|
(三)學類核心課程(33.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1090016 |
普通化學 |
2 |
|
|
物理化學(三) |
3.5 |
|
|
物理化學實驗(三) |
1 |
|
1021825 |
電工電子學 |
4 |
|
|
工程制圖(近機類) |
3.5 |
|
|
工程力學(一) |
4 |
|
|
機械設計基礎(材料) |
3.5 |
|
1390024 |
現代工程繪圖 |
2 |
|
1090032 |
金屬工藝學 |
2 |
|
|
材料科學基礎(一) |
3 |
|
|
材料科學基礎(二) |
2 |
|
|
材料科學基礎實驗(一) |
1 |
|
|
材料科學基礎實驗(二) |
0.5 |
|
|
資源環境與材料導論 |
1.5 |
|
(四)專業核心課程(12.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1099096 |
材料科學研究方法 |
2 |
公共核心課程 |
1099100 |
新材料導論 |
1.5 |
合計 |
|
3.5 |
1099098 |
金屬熔鑄與熱處理 |
2 |
材料科學與工程卓越班 |
1099095 |
冶金原理及工藝 |
1.5 |
1090039 |
壓加原理與工藝 |
2 |
1099092 |
金屬材料學 |
2 |
合計 |
|
9 |
1099092 |
金屬材料學 |
2 |
金屬材料方向 |
無 |
材料熱力學與相變 |
2 |
1090068 |
金屬腐蝕與防護 |
2 |
無 |
金屬冶金 |
3 |
合計 |
|
9 |
1099060 |
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基礎 |
3 |
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
1099061 |
熱工工程 |
3 |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 |
3 |
合計 |
|
9 |
|
材料化學 |
3 |
材料化學工程方向 |
1062141 |
冶金原理 |
2 |
|
材料合成與制備技術 |
2 |
|
有色金屬冶金學 |
2 |
合計 |
|
9 |
(五)專業選修課程(19.5~22學分)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應選20分)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1061191 |
材料物理 |
2.5 |
|
1061411 |
工業爐及熱工儀表 |
2 |
|
1061441 |
高分子材料概論 |
1.5 |
|
1099125 |
材料化學 |
1.5 |
|
1099139 |
廣西區情 |
1 |
|
|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 |
|
|
能源環境與材料導論(雙語) |
2 |
|
|
*專業英語 |
2 |
限選課程 |
1090761 |
*創業法律入門 |
2 |
限選課程 |
1061213 |
計算機輔助設計 |
2 |
|
1090681 |
納米材料與技術 |
2 |
|
1061491 |
無機非金屬材料概論 |
2 |
|
1061431 |
粉末冶金原理與工藝 |
2 |
|
1061511 |
材料表面技術及改性 |
2 |
|
1061481 |
金屬腐蝕與防護 |
2 |
|
|
安全管理學 |
2 |
|
|
職業衛生與勞動保護 |
2 |
|
|
應急管理理論 |
2 |
|
|
*材料性能及測試 |
2 |
限選課程 |
1099147 |
走近飛機觀材料 |
1 |
|
1090321 |
金屬加工車間設計 |
2 |
|
1061501 |
複合材料 |
2 |
|
1099103 |
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中的應用 |
2 |
|
1090074 |
專利利用與申請 |
1 |
|
1090075 |
鋁及鋁合金加工技術 |
2 |
|
1090263 |
Everyday Materials |
2 |
|
1090761 |
*創業法律入門 |
2 |
限選課程 |
|
現代材料制備技術(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
金屬物理(相變與缺陷)(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材料物理性能(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材料表面與界面(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新能源材料(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科技論文寫作(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功能材料(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凝固理論原理(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
固體理論(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
材料熱力學(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金屬材料方向(應選19.5分) |
1090264 |
*新材料——創新與創業(雙語) |
1 |
|
無 |
*材料分析與測試實驗(在線) |
1 |
|
1090081 |
*熱處理工藝與設備 |
2 |
|
無 |
*傳熱學 |
2 |
|
1099126 |
*科技英語基礎 |
2 |
|
無 |
*材料成形原理 |
3.5 |
|
1090091 |
*材料力學性能 |
2 |
|
1090070 |
*材料物理性能及測試 |
3 |
|
1090501 |
*鋁及鋁合金 |
2 |
|
無 |
能源環境與材料導論 |
2 |
|
1090044 |
固體物理 |
3 |
|
1090401 |
計算材料學 |
2 |
|
|
安全管理學 |
2 |
|
|
職業衛生與勞動保護 |
2 |
|
|
應急管理理論 |
2 |
|
1090311 |
高分子材料概論 |
1.5 |
|
無 |
材料成形CAD |
2 |
|
無 |
材料成形工藝基礎 |
3 |
|
1099113 |
無機非金屬材料概論 |
2 |
|
無 |
材料表面技術及改性 |
2 |
|
1090101 |
薄膜制備與應用 |
2 |
|
1090034 |
專業英語 |
2 |
|
1090601 |
貴金屬與首飾鑒賞 |
2 |
|
1090079 |
模具設計與制造 |
2 |
|
1099103 |
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中的應用 |
2 |
|
1090085 |
專利申請與科技論文寫作 |
1 |
|
1099137 |
電子材料與器件 |
3 |
|
1099115 |
複合材料 |
2 |
|
無 |
科技論文寫作(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無 |
有限元法(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無 |
功能材料(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無 |
摩擦磨損原理(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無 |
功能材料(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無 |
納米材料學(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無 |
凝固理論原理(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無 |
固體理論(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無 |
材料設計原理(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無 |
材料現代研究方法(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無 |
現代材料制備技術(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應選22分) |
…… |
材料化學分析 |
2 |
|
1090221 |
*流體力學風機與泵 |
2 |
|
1090268 |
*礦物岩石學概論 |
2 |
|
|
*材料科學導論(雙語) |
2 |
|
1090231 |
*化工儀表與自動化 |
2 |
|
|
*粉體工程 |
3 |
|
|
材料企業管理 |
2 |
|
|
無機非金屬材料測試技術 |
2.5 |
|
1099080 |
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 |
2 |
|
|
玻璃工藝學 |
2 |
|
1099053 |
建築工程概論 |
2 |
|
|
*無機非金屬材料熱工設備 |
2.5 |
|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廠設計概論 |
2.5 |
|
1090181 |
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進展 |
2 |
|
|
陶瓷工藝學 |
2 |
|
|
耐火材料工藝學 |
2 |
|
1099115 |
複合材料 |
2 |
|
|
安全管理學 |
2 |
|
|
職業衛生與勞動保護 |
2 |
|
|
應急管理理論 |
2 |
|
1099074 |
混凝土科學與技術 |
2 |
|
|
無機材料合成技術(研) |
2.5 |
研究生課程 |
|
材料表面與界面(研) |
2.5 |
研究生課程 |
|
材料設計原理(研) |
2.5 |
研究生課程 |
|
納米材料學(研) |
2.5 |
研究生課程 |
|
材料物理性能(研) |
2.5 |
研究生課程 |
|
材料結構與性能(研) |
2.5 |
研究生課程 |
|
材料現代研究方法(研) |
3.5 |
研究生課程 |
|
新能源材料(研) |
2.5 |
研究生課程 |
材料化學工程方向 (應選22分) |
|
材料化學分析 |
2 |
限選課程 |
|
現代材料檢測技術 |
2 |
限選課程 |
|
濕法冶金學 |
2 |
|
|
材料熱力學 |
2 |
|
|
材料性能學 |
2 |
|
|
傳輸原理 |
3 |
|
|
新材料——創新與創業(雙語) |
1 |
|
|
能源環境與材料導論(雙語) |
2 |
|
|
專業英語 |
2 |
|
|
冶金設備 |
2 |
|
|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
2 |
|
|
電化學原理與應用 |
2 |
|
|
粉末冶金原理與工藝 |
2 |
|
|
安全管理學 |
2 |
|
|
職業衛生與勞動保護 |
2 |
|
|
應急管理理論 |
2 |
|
|
金屬材料循環利用 |
2 |
|
|
稀土冶金及稀土功能材料 |
2 |
|
|
冶金反應工程學 |
2 |
|
|
金屬腐蝕與防護 |
2 |
|
|
核燃料冶金學 |
2 |
|
|
稀散金屬冶金學 |
2 |
|
|
冶金分離科學與工程(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冶金物理化學(研) |
3 |
研究生課程 |
|
現代冶金分析測試技術(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現代有色冶金學(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現代鋼鐵冶金學(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冶金工程專業英語(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資源及材料循環學(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
冶金材料化學(研) |
2 |
研究生課程 |
(六)集中實踐必修課程(32~37.5學分)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公共必修部分(12分) |
…… |
安全教育與軍事訓練 |
0 |
|
|
普通話測試 |
0 |
|
1000013 |
勞動 |
0.5 |
|
|
文獻檢索 |
1 |
|
|
中文寫作實訓 |
0.5 |
|
|
邏輯與批判性思維訓練 |
1 |
|
|
創新創業實踐 |
4 |
|
|
金工實習(二) |
3 |
|
|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材料) |
2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班 (23分) |
1099010 |
認識實習 |
1 |
|
|
金屬材料制備與強化綜合訓練 |
1 |
|
1099013 |
生産實習 |
2 |
|
1090360 |
材料工程師見習訓練 |
1 |
|
|
專業綜合訓練 |
2 |
|
1099015 |
專業課程設計 |
2 |
|
1099002 |
畢業實習 |
2 |
|
1099006 |
畢業設計(論文) |
12 |
|
金屬材料方向(20分) |
1090380 |
認識實習 |
1 |
|
1099013 |
生産實習 |
2 |
|
1099015 |
專業課程設計 |
2 |
|
1099002 |
畢業實習 |
3 |
|
1099006 |
畢業設計(論文) |
12 |
|
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25.5分) |
|
認識實習 |
1 |
|
1099012 |
生産實習 |
3 |
|
1099015 |
專業課程設計 |
2 |
|
|
專業基礎實訓 |
0.5 |
|
|
專業綜合實訓 |
1 |
|
|
粉體工程技能訓練 |
1 |
|
|
無機非金屬材料合成與性能測試綜合實訓 |
2 |
|
1099002 |
畢業實習 |
3 |
|
1099006 |
畢業設計(論文) |
12 |
|
材料化學工程方向(25.5學分) |
|
認知實習 |
1 |
|
|
生産實習 |
2 |
|
|
專業課程設計 |
2 |
|
1069002 |
畢業實習 |
3 |
|
|
材料化學工程實驗I |
2 |
|
|
材料化學工程實驗II |
2 |
|
|
科研訓練 |
1.5 |
|
1069003 |
畢業設計(論文) |
12 |
|
(七)集中實踐選修課程(0~8學分)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班(應選4.5分) |
…… |
金相試樣制備技能訓練 |
2 |
|
|
互聯網+創新創業訓練 |
2 |
|
|
金屬材料顯微組織與性能表征實訓 |
2 |
|
|
科研能力提升訓練 |
2 |
|
|
開發新設備訓練 |
2 |
|
|
科技作品與展示 |
2 |
|
金屬材料方向(應選8分) |
無 |
金屬熔鑄與熱處理綜合實訓 |
2 |
|
無 |
金屬材料微觀結構表征實訓 |
2 |
|
無 |
金屬材料性能表征實訓 |
2 |
|
無 |
熱處理設備與熱處理車間設計綜合訓練 |
2 |
|
無 |
金屬材料工程師 CDIO 綜合訓練 |
2 |
|
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應選0分) |
|
工程實踐 |
2 |
|
|
科研能力提升訓練 |
2 |
|
|
互聯網+創新創業訓練 |
2 |
|
|
應選學分 |
0 |
|
材料化學工程方向(應選0分) |
|
社會實踐 |
2 |
|
六、課程責任教師一覽表
八、專業責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