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簡介與方向
林業工程是研究森林資源培育與管理,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及林産品加工理論與技術的工程技術領域。其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主要培養從事森林資源管理,木材功能性改良,木材加工及木材制品設計、利用,木材加工及人造闆制造相關設備的設計、制造及使用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科方向有:1.林産品深加工與木材功能性改良技術;2.木材性能與美學應用技術;3. 木材綜合利用與膠粘劑技術;4. 家具與室内設計應用技術。
二、培養目标
培養林業工程領域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林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培養要求:1.應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積極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2.掌握林業工程領域較為強的基礎理論和較為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林業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現代技術手段及現代化管理方法。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綜合素質高,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用外語進行技術交流的能力。4.身心健康。
三、學制、學習年限與學習方式
學制3年,學習年限為2-5年。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1.本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修總學分不低于32學分,其中課程學習不少于24學分。公共學位課必修4門,7學分;專業類學位課必修3門,6學分;非學位課選修6門,12學分。必修環節:專業實踐4學分(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曆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不少于6個月,不具有2年企業工作經曆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不少于1年);參加相關學科學術活動5次以上得2學分,低于5次不得學分;開題報告1學分。
2.課程設置
注意:申請學位的成績要求為學位課成績≥70分,非學位課≥60分。
五、實踐環節要求
工程碩士研究生必須到生産單位、企業進行工程方面的實踐學習及訓練,要求校外實踐學習、訓練與學位論文研究相結合,鼓勵采用頂崗實踐方式進行實踐研究。工程實踐學習與訓練的内容必須明确,可以是生産工藝、技術的革新,或是工程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或是林業工程的新方法、新技術,或是工業新産品的研制與開發,或是生産、企業的管理等。
時間安排:安排在修完課程後,工程實踐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
考核方式:由本人寫出工程實踐報告(5000字以上),實踐單位、企業簽署意見并蓋章,指導老師寫出評語并簽署意見。
六、學術活動要求
工程碩士研究生必須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參加與本領域研究方向有關的學術活動不少于5次。參加學術活動後,由研究生寫出總結報告,經指導老師審核通過。
七、文獻閱讀要求與開題報告
(一)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必讀的主要著作、學術期刊:《木材科學與技術研究進展》、《木材科學》、《木材波譜學》、《木材功能性改良》、《生物質複合材料學》等著作以及《林業科學》、《木材工業》、《林産工業》、《北京林業大學學報》、《東北林業大學學報》、《南京林業大學學報》、《浙江林學院學報》、《西北林學院學報》、《福建林學院學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西南林業大學學報》、《木材學會志(日文)》、《Holzforschung》、《Journal of Wood Science》、《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學術期刊。
(二)文獻閱讀要求:必須圍繞學位論文選題進行,就某一具體研究方向進行綜述,介紹國内外研究動态、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作适當評述,明确目前需要研究的内容及其目的、意義。要求字數不少于4000字,并附主要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不少于25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6篇,近五年文獻不少于10篇)。
(三)開題報告要求:
學位的論文(設計)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産實際或者具有明确的生産背景和應用價值,或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或項目,可以是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專題,或者新工藝、新設備、新産品的研制與開發。
開題報告的基本要求:(1)學位論文選題應結合生産實踐,針對林業工程領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2)闡明論文研究的課題來源、研究目的意義。(3)文獻綜述基本要求:必須圍繞學位論文選題進行,就某一具體研究方向進行綜述,介紹國内外研究動态、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作适當評述,明确目前需要研究的内容及其目的、意義。要求字數不少于4000字,并附主要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不少于25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6篇,近五年文獻不少于10篇)。(4)闡明課題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技術路線、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5)闡明預期達到的目标。(6)開題報告字數不少于6000字。
開題報告在第三學期初進行,論文開題報告需參加公開報告會,由相關專家(3人以上)組成開題報告評議小組,經評議小組通過開題報告後方可進入學位論文研究工作。
八、中期考核
研究生完成個人培養計劃中的課程學習、論文開題報告後,參加中期考核,進行個人總結,導師對研究生入學以來的表現寫出評語。學科組織中期考核答辯會,考核專家組通過聽取研究生彙報、審閱材料,全面考核研究生情況并評定考核等級,考核結果由考核領導小組進行審定,報研究生院備案。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三學期末進行。
中期考核對照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執行情況,全面考核研究生思想政治、課程學習、論文進展及科研能力等,具體内容如下:
1.思想政治:主要考核碩士研究生的政治素質、品德修養與法制觀念、治學态度等方面。
2.課程學習:主要考核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的執行情況,審核課程成績和所修學分。
3.科研能力:主要考核碩士研究生參與科研工作運用專業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健康狀況:主要了解研究生有無嚴重疾病,能否堅持正常學習和課題研究。
九、學位(畢業)論文要求與評閱
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術背景,可以是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産品的研制與開發。論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工程管理等。論文應具備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先進性、實用性。
采用雙導師制,第一導師由校内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碩士生導師教師擔任,負責全面指導;第二導師生産單位、企業熟悉本工程領域的高級技術職稱人員擔任,負責指導論文選題及論文研究。
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
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1.論文選題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學位的論文(設計)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産實際或者具有明确的生産背景和應用價值,或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或項目,可以是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專題,或者新工藝、新設備、新産品的研制與開發。
2.論文有一定的深度,能表明作者具有較強的基礎理論和較為系統的專業知識。論文的綜合、分析、研究等應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及先進性,能體現作者一定學科研究前沿,系統地運用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
3.論文有新的見解,具備一定的解決林業工程領域實踐生産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能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
4.論文結構合理,邏輯性強,層次清楚,論據充分,圖表标準規範、數據詳盡真實,寫作認真。
5.論文的研究工作不少于一年,學位論文字數2.5萬字以上。
論文評審審核:論文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其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其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
論文除經導師寫出詳細的評閱意見外,還應有2位本領域或相近領域的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應由3—5位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組成。
攻讀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獲得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同時取得相應的研究成果後,方可申請論文答辯。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科研成果要求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十、畢業與學位授予
通過中期考核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審閱、答辯、畢業、學位申請和授予程序遵照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在申請學位(畢業)論文答辯時,應取得學校規定的科研成果才能參加答辯,答辯通過者,準予畢業及授學位、發放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研究生指導教師必須對成果的真實性簽署意見。各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應按要求認真對本學院所屬學科申請學位人員取得科研成果的情況做出認定。
碩士研究生達到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
1、達到正常畢業、申請學位的基本條件;
2、所有課程加權平均成績在90分及以上(單科成績不得低于80分);
3、以太阳成集团為第一單位,本人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