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簡介與方向
礦業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得以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産資源為天然的不可再生的資源,但長期的開發和利用使得礦産資源質量越來越低,并且我國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較低,以及傳統的礦産資源開發模式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急需創造新的礦産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理論與技術,從根本上變革傳統的礦産資源開發模式和解決環境影響。本學科以礦産資源開發和利用為研究主體,研究目标是将各種礦産資源以安全、經濟、高效和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方式從原生地開發出來,并進行合理、有效和充分的利用,涵蓋了礦産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礦物材料四部分。“礦産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主要研究礦床形成條件、控制因素、賦存規律及礦體變化特征,有效地對礦床進行預測、勘查、評價、開發和利用;“采礦工程”是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采掘工業,對自然礦産資源進行有效開采和管理;“礦物加工工程”主要研究有用礦物和脈石分離,通過重、磁、浮等選礦方法,将品位較低的原礦富集成精礦,為冶金工業提供原料;“礦物材料”在礦物加工的基礎上對分離出來的礦物進行再加工,以制備和利用礦物材料。這幾個學科領域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支撐、共同發展。
學科方向有:1.采礦工程;2.礦物加工工程;3.礦物材料;4.礦産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
二、培養目标
(一)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二)掌握礦業工程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培養具有良
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身心健康。
(四)掌握一門外國語。
三、學制、學習年限與學習方式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基本學制3年,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5年。依照規定享受一定獎助學金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超過基本學制的學習期間不再享受各類獎助學金。
對于少數學業特别優秀的碩士研究生,經學院全面考核、申請批準後可提前申請學位(畢業),但學習時間不能少于2年。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1.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修總學分不低于32學分,其中課程學習不少于24學分。公共學位課必修4門,7學分;專業類學位課必修3門,6學分;非學位課須修6門,12學分。必修環節:專業實踐4學分(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曆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不少于6個月,不具有2年企業工作經曆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不少于1年);學術活動2學分(參加相關學科學術活動5次以上得2學分,低于5次不得學分);論文選題1學分。
2.課程設置 (所有課程安排在第1學年内完成)


注意:申請學位的成績要求為學位課成績≥70分,非學位課≥60分。補修課程必須經過考試并取得成績為及格及以上。
五、實踐環節要求
實踐學習:4學分(至少6個月)。實踐環節應為工程實踐,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與本學科專業有關的工程實踐,鼓勵專業碩士研究生到企業實習,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不少于半年的實踐教學,實踐環節結束時撰寫實踐總結報告。通過實踐環節應達到基本熟悉本行業工作流程和相關職業及技術規範,培養實踐研究和技術創新能量。
實踐活動結束後,由實踐活動考核小組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給定考核結果。未通過考核者需重修,否則不可申請答辯。
六、學術活動要求
學術活動:2學分。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可結合專業要求和自身個性發展,積極參加學校、學院内部和導師組内開展的學術研讨。必須參加5次以上相關學科的學術活動;在本學科内做學術報告或讀書報告1-3次。
碩士生在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後,提交參加學術會議的論文複印件、研究報告複印件或學術報告小結(小結不少于500字),并注明報告時間、地點、報告人,經導師簽字後,由所在學科研究生學術活動考核小組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記載成績。未通過考核者需重修,否則不可申請答辯。
七、文獻閱讀要求與開題報告
文獻閱讀與論文選題:1學分。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閱讀本學科相關的學術著作和學術期刊,其中學術著作應在10本以上,學術期刊應在20種以上,外文圖書、期刊應在5本(種)以上。
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須提交文獻綜述報告,該報告必須就論文課題的國内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作全面綜述,原則上不少于3000字,參考文獻不少于20篇(至少含3篇外文參考文獻,近五年的文獻不少于10篇)。
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須對論文選題和實驗安排作專門的開題報告。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礦業企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一定的社會價值或工程應用前景,并能反映出一定的科技研究含量和研究工作量。開題報告一般在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
開題報告須介紹選題方向、意義、研究方案、進度安排、預期結果等,原則上不少于3000字,并提交學位論文選題報告。開題報告會由研究生和導師商量後确定具體時間,經院學術委員會審批同意後,組織有關專家參加開題報告會進行評議,通過後,方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
八、中期考核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辦法遵照《太阳成集团在校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執行。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學期進行,具體考核時間由學院自定,但必須在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
考核前必須完成個人培養計劃中的課程學習、論文開題報告。研究生需提前一個月做好相關準備。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領導、學科負責人、研究生工作秘書組成的考核領導小組,負責研究生中期考核的組織領導工作。各學科成立由學科專家、導師代表組成的考核專家組,負責本學科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實施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思想政治:政治素質、品德修養與法制觀念、治學态度等方面需合格。
2.課程學習:對照個人培養計劃的執行情況,課程成績達到要求,所修學分總分達到要求,學位、非學位、補修課程學分及成績必須達到要求。
3.科研能力:通過前期學習和實踐,須擁有一定的參與科研工作及運用專業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4.健康狀況:能堅持正常學習和課題研究。
參加中期考核的研究生進行個人總結,導師對研究生入學以來的表現寫出評語。培養單位組織中期考核答辯會,考核專家組通過聽取研究生彙報、審閱材料,全面考核研究生情況并評定考核等級,考核結果由考核領導小組進行審定,報研究生院備案。
研究生中期考核按照優、良、合格、不合格評定。考核成績合格者,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不合格者,可在半年内重新申請中期考核,若考核仍不合格,應終止學習。
九、學位(畢業)論文要求與評閱
(一)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須具備的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規定學習年限内申請學位,應在國内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正式出版的國際會議論文集或省級及以上報刊理論版上至少公開發表(或接受發表)1篇與其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或至少取得1件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科研成果,包括發明專利(通過實審)等。論文必須研究生為第一作者(導師署名不計在内)或并列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太阳成集团為第一署名單位(含導師)。學術論文必須與其學位論文相關且均不包含增刊。
(二)學位論文的基本标準:
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術背景,可以是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産品的研制與開發。論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工程管理等。論文應具備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先進性、實用性。
鼓勵實行雙導師制,其中一位導師來自培養單位,另一位導師來自企業的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論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導小組。
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
論文的格式、文法、引注、标點符号應規則嚴謹,具體要求可參見太阳成集团研究生培養的相關文件。
若有軟件内容,應随同論文附上所做工作中核心部分源程序磁盤。
論文篇幅不能少于3萬字,中文摘要不能少于500字。用于學位論文的工作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年。
(三)碩士學位論文評閱:
論文評審應審核:論文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其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其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
攻讀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獲得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方可申請論文答辯。
論文除經導師寫出詳細的評閱意見外,還應有2位本領域或相近領域的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應由3~5位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組成。
(四)論文檢查:
碩士研究生應定期向導師及指導小組作論文進展情況報告,由導師和指導小組幫助研究生分析論文工作的難點,找出不足,促進論文工作的進展。
十、畢業與學位授予
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2018級開始,畢業與學位必須同時達到方可答辯,一般不允許單獨獲得畢業證。
碩士研究生達到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
1. 達到正常畢業、申請學位的基本條件;
2. 所有課程加權平均成績在90分及以上(單科成績不得低于80分);
3. 以太阳成集团為第一單位,本人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