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面向礦業行業發展需要,立足廣西,服務全國,輻射東盟,以培養有社會責任感、有創新精神、有實踐能力、有法治意識、有國際視野的領軍型人才“五有領軍型”人才為核心,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和政治思想素質,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地質學與礦物學基礎,系統掌握礦産資源開發和加工利用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礦産資源開發利用工程設計、工藝理論研究能力及礦山安全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和溝通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
二、培養标準及要求
A.知識架構
具有從事礦物資源開采、礦物加工所需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
A1 學生應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對文學、藝術、曆史等進行一定的修習;掌握一門外語,能夠熟練閱讀外文資料和文獻。
A2 具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基礎,以及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管理科學基礎; 具有本專業必需的機械、電工技術、信息及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A3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技術基礎理論,具有本專業領域1~2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熟悉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相關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
B.能力要求
系統地掌握礦物資源領域技術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熟悉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1、資源加工與循環利用方向
B1掌握破碎、磨礦、浮選、重選、磁選、電選的基本原理、工藝和方法,了解主要選礦設備的工作原理、構造及應用。
B2 系統地掌握選礦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計算、選礦設備的選擇和計算、選礦廠總體布置和設備配備,具有進行工藝設計的能力;掌握選礦工藝試驗的方案制定方法、試驗設計方法、試驗設備操作、試驗結果的處理方法。
B3 掌握非金屬礦資源利用、二次資源利用、礦物材料加工等的基礎理論和方法。
2、資源開采與安全方向
B1掌握礦山地質、工程測量、礦山開采、環境保護及礦山安全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熟悉國家有關礦山開采的基本方針、政策、法規和标準,具有礦區開采規劃及礦山現代化開采設計能力、具有現代化礦山企業管理能力。
B2掌握土石方工程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及工程爆破技術,具有進行隧道工程、礦井建設等地下工程和地面土石方工程開挖設計的能力;掌握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用先進的管理方法進行工程施工組織和管理的能力。
B3掌握礦山常用機電設備的性能,具有正确選擇礦産資源開采與加工設備,進行日常設備管理與維護工作的能力;
C.素質要求
面對社會和環境的各種變遷具有較強的調節和适應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及社會服務意識。
C1思想政治素質 :掌握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樂于奉獻的精神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遵紀守法;具有艱苦樸素、團結合作、奮發進取、求真務實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C2 業務素質:擁有較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較高的文化素質,較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當代科技的發展,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C3身體素質: 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标準,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
三 培養特色
(一)培養特色
本專業緊密結合有色金屬産業,培養以有色金屬采礦、選礦為主的礦産資源開發利用與加工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以礦業行業,特别是有色金屬礦業對礦業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要求的特點,構建既能體現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平台的要求,又能适應學生向資源開采與安全、資源加工與循環利用兩個專業方向發展的課程體系和相應的教學計劃。學科基礎課涉及數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電工電子學、機械設計、工程制圖等;專業課程融合了采礦工程和礦物加工工程兩專業知識,使學生具有更寬的專業知識面。在專業平台上,采選并重;在專業方向上,設立資源開采與安全、資源加工與循環利用兩個專業方向,強化專業深度、前沿技術;加強實踐環節、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加強現代科技和素質課程教育,提高人才對未來社會和行業發展的适應性。
(二)特色課程
⒈校内外合授課程
此類課程部分由校外兼職教師在校外工程實踐基地進行授課,重在訓練和培養學生專業技能, 如《礦物加工學(一)-礦物粉碎工程》、《礦床地下開采》等課程。
⒉研究型課程
此類課程重在引導學生掌握專業前沿理論和發展新動向,部分課程由在行業領域内有影響力的著名專家學者授課,如《礦物加工前沿技術》、《礦業學科進展》等課程。
3.雙語課程
浮選藥劑、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
4.全英文課程
新能源與材料導論
四、學制、畢業基本要求及學位授予
1.本專業學制四年,按照學分制管理,最長修業年限6年;
2.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學生畢業最低學分數為170,其中各類别課程及環節要求學分數如表1:

3.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學生修滿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選修課及有關實踐環節,達到礦物資源工程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數,并修完規定必須修讀但不記學分的所有課程和環節,德、智、體、勞合格,即可畢業。滿足學位授予相關文件要求的,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4.其他選課說明
(1)通識選修課
累計應修學分不少于8學分, 五大模塊中模塊1、2至少應各修1門課程,其餘3模塊以及礦業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一年級課程可任選課程組合,且人文藝術類是所有學生的必選科目,理工農科類學生不少于4學分;純網絡課程修讀不超過總修讀課程的50%;《創業基礎》為每生必修);通識選修課體系如表2所示。
表2 通識選修課體系
課程模塊 |
課程性質 |
學分 |
課程設置說明 |
創新創業 基礎知識 |
校選人文 |
2 |
旨在提高學生創新精神的創新創業類相關課程 |
領軍人才 素質教育 |
校選人文/ 自然 |
1~2 |
以提高學生科研實踐能力為目的開設的新生研讨課、高峰體驗課、學科前沿課、科技創新類課程 |
中國、東盟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 |
校選人文 |
1~2 |
旨在拓寬國際視野、促進文化傳承與交流的中國、東盟國家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類課程 |
海洋知識與可持續發展 |
校選自然 |
1~2 |
為增強“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海洋、科技、經貿文化、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知識的課程 |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發展 |
校選人文/ 自然 |
1~2 |
促進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與适應現代化發展所需相關知識的課程 |
(2)專業選修課
礦物資源工程專業設置多門專業選修課,分布在第3、4、5、6、7學期中,每個學期提供1-8門選修課程。學生分别在第3、4、5、6、7學期中至少選修相應方向22學分的專業修課程,并且要求盡可能分散在第3、4、5、6、7學期選課,不能集中二個學期選修完。
(3)實踐教學環節課程
礦物資源工程專業有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工程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學生要完成34學分的實踐必修和6學分的實踐選修。 集中實踐環節必修部分的創新實踐要求按太阳成集团創新實踐學分實施辦法執行,創新實踐學分要求不少于4學分。
(4)關于普通話要求的說明
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學生必須按學校要求,完成“普通話測試”。
(5)學生可在本科階段選修礦業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一年級課程(所選課程可認定替換通識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學分,選課前需報教務處、研究生處備案,認定、替換方案由教務處審批)。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分布
(一)通識教育課程(共33學分,其中必修33學分+選修8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2.5 |
|
|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 |
2 |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5 |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4.5 |
|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2.5 |
|
|
形勢與政策 |
2 |
|
|
心理素質與生涯發展 |
2 |
|
|
大學計算機基礎 |
3 |
|
|
大學英語(一) |
2 |
|
|
大學英語(二) |
2 |
|
|
大學英語(三)或通用學術英語(一) |
2 |
|
|
大學英語(四)或通用學術英語(二) |
2 |
|
|
體育(一)(二)(三)(四) |
4 |
|
|
創新創業基礎知識 |
2 |
|
|
領軍人才素質教育 |
1 |
|
|
中國、東盟曆史文化與社會 |
1 |
|
|
海洋知識與可持續發展 |
1 |
|
|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發展 |
1 |
|
|
其他 |
4 |
|
2、學門核心課程(共23.5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高等數學A(上) |
5 |
|
|
高等數學A(下) |
5 |
|
|
線性代數 |
2.5 |
|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理) |
3 |
|
|
大學物理I(上) |
4 |
|
|
大學物理I(下) |
2 |
|
|
大學物理實驗 |
2 |
|
(三)學類核心課程(33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無機化學(四) |
3.5 |
|
|
無機化學實驗(四) |
0.5 |
|
|
電工電子學 |
4 |
|
|
工程制圖(近機類) |
3.5 |
|
|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 |
3 |
|
|
地質學與礦物學 |
3 |
|
|
礦物岩石鑒定實驗 |
1 |
|
|
礦業工程CAD |
3 |
|
|
工程力學(一) |
4 |
|
|
工程流體力學 |
2.5 |
|
|
機械設計基礎 |
3.5 |
|
|
資源環境與材料導論 |
1.5 |
|
(四)專業核心課程(9學分)
1、資源加工與循環利用方向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礦物加工學(一)-礦物粉碎工程 |
1.5 |
校内外合授課程 |
|
礦物加工學(二)-綜合力場物理分選 |
2 |
|
|
礦物加工學(三)-界面分選 |
2.5 |
|
|
選礦廠設計 |
2 |
|
|
礦物加工實驗(1) |
1 |
|
|
礦物加工實驗(2) |
1 |
|
2、資源開采與安全方向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礦床地下開采 |
3 |
校内外合授課程 |
|
礦床露天開采 |
1.5 |
|
|
岩石力學與測試技術 |
2.5 |
|
|
系統安全工程學 |
2 |
|
(五)專業選修課程(23.5學分)
1.資源加工與循環利用方向選修課程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有機化學(二) |
3 |
|
|
有機化學實驗(二) |
1 |
|
|
物理化學 (三) |
3.5 |
|
|
物理化學實驗(三) |
1 |
|
|
環境工程 |
2.5 |
|
|
礦物學 |
2 |
|
|
浮選藥劑 |
2 |
|
|
冶金概論 |
2 |
|
|
礦物加工研究方法 |
2 |
|
|
粉體工程 |
2 |
|
|
廢水處理 |
2 |
|
|
生物化學選冶技術 |
2 |
|
|
礦物加工前沿技術 |
1.5 |
|
|
非金屬礦物加工理論與基礎 |
2 |
|
|
礦物材料 |
2 |
|
|
礦物材料現代測試技術 |
2 |
|
|
礦物浮選晶格缺陷 |
2 |
|
|
礦物浮選固體物理 |
2 |
|
|
礦物界面科學 |
2 |
|
|
硫化礦浮選電化學 |
2 |
|
|
新能源與材料導論 |
2 |
|
|
實驗設計基礎 |
2 |
|
|
礦物加工過程模拟與優化 |
2 |
|
|
科技英語基礎 |
2 |
|
|
專業英語 |
2 |
|
|
二次資源利用 |
2 |
|
|
固體廢物處理及利用 |
2 |
|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 |
2 |
|
2.資源開采與安全工程方向專業選修課程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岩石力學實驗 |
0.5 |
限選課 |
|
通風工程實驗 |
0.5 |
限選課 |
|
礦床開采新技術 |
2 |
|
|
新能源與材料導論 |
2 |
|
|
礦山測試技術 |
1.5 |
|
|
礦業經濟學 |
2 |
|
|
工程項目管理 |
2 |
|
|
礦山機械設備 |
2 |
|
|
運籌學 |
2 |
|
|
地質災害防治 |
2 |
|
|
爆破工程 |
2.5 |
|
|
工程地質學 |
2 |
|
|
礦井通風 |
2.5 |
|
|
科技英語基礎 |
2 |
|
|
工程測量學 |
2 |
|
|
專業英語 |
2 |
|
|
礦物化學開采 |
1 |
|
|
井巷工程 |
2 |
|
|
礦山數字化技術 |
2 |
|
|
控制爆破 |
1.5 |
|
|
采礦設計原理 |
2 |
|
|
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 |
1.5 |
|
|
礦山安全技術 |
2 |
|
|
充填理論與技術 |
2 |
|
|
礦山壓力及其岩層控制 |
2 |
|
|
爆破工程實驗 |
0.5 |
|
|
礦山安全人機工程學 |
2 |
|
|
職業衛生與勞動保護 |
2 |
|
|
礦山安全實驗 |
0.5 |
|
|
事故調查與分析技術 |
2 |
|
(六)集中實踐(40學分)(其中必修34學分,選修6學分)
1.集中實踐必修(34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創新創業實踐 |
4 |
|
|
金工實習 |
2 |
|
|
認識實習 |
3 |
|
|
生産實習 |
3 |
|
|
畢業實習 |
3 |
|
|
畢業設計(論文) |
12 |
|
|
專業課程設計 |
2 |
|
|
文獻檢索 |
1 |
|
|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
2 |
|
|
中文寫作實訓 |
0.5 |
|
|
邏輯與批判性思維訓練 |
1 |
|
2.集中實踐選修(6學分)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備注 |
|
工程訓練 |
2 |
|
|
礦物加工實踐 |
2 |
|
|
爆破工程實踐 |
2 |
|
|
工程測量實踐 |
2 |
|
|
礦山應急管理實踐 |
2 |
|
|
導師課程 |
2 |
|
六、輔修專業課程計劃表(無)
七、課程責任教師一覽表(若幹名)
八、專業責任教授(1名)